“那么好的人,怎么就不愿意活了呢?”
2003年的4月1日,细雨朦胧下的香港中环,张国荣从24楼纵身一跃,结束了如烟火般盛放的一生。
在生命最后,他留下短短数十字,“Depression(沮丧、抑郁)!!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一年来好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哥哥的经纪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世前的一年是很痛苦的一年……因为他想快点好,每一件事情一点点他都很敏感,想快点好,可是好像越来越差。”
这些年,当大家纪念哥哥时,依然有人感叹:“那么好的人,怎么就不愿意活了呢?”
也许并非他不愿意活,而是对深陷抑郁的人来说,努力活下去,是需要反反复复不断抗争的。他们可能看起来笑容灿烂,但灿烂背后的另一面,内心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与折磨。
到今天,十七年过去了,愿哥哥在天堂没有抑郁,为喜欢的生活而自在地活着。但在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朋友受抑郁困扰,在艰难地自救,或是发出微弱的求救信号,往往让我们难以察觉。
有位深陷抑郁的朋友说:“抑郁是什么感觉呢?是你在黑暗的深海中不断下坠,你大声呼救,苦苦挣扎,而你身边的人丝毫听不见。感觉世界只剩下自己,被无边无际的孤独与黑暗包围,安静得可怕。”
我们曾对抑郁症的了解少之又少,今天仍有许多人,对抑郁带着误解和偏见——
-
「抑郁就是想太多了,少想一点就没事了」
-
「会抑郁都是因为太脆弱了,努力坚强一点吧」
-
「抑郁不就是心情不好吗?多出去走走不就好了」
事实上,得抑郁症并非因为想太多、太过脆弱,只是我们的大脑(有生物基础)生病了。抑郁症有很多可能的起因,包括大脑激素、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基因易损性,遗传,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以及药物滥用问题。一般来说,通常是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症。
这意味着在我们身边,每25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但只有不到25%的人,会寻求有效治疗。超过66%的患者曾有自杀念头,15%的严重患者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
而在中国,每年有近20万人因抑郁自杀,只有2%的抑郁症接受了系统治疗。
2019年,在简单心理平台进行心理咨询的用户中,有80%受着情绪困扰。
很多时候,为了不让身边的人担心,或是避免遭受他人异样的目光,受抑郁困扰的人会选择掩藏自己,孤独地承受痛苦。约71%受抑郁困扰的人会戴着微笑面具,背后却充满了残缺与绝望感。
这三项中,如果出现任意两项,并且持续两周以上,你很可能处于患抑郁症的高风险中,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就像我们身体生病了需要吃药一样,当心灵感冒的时候,也同样需要被认真照顾。
而很多人在自己情绪低落时,不知如何区分是否抑郁,也就难以判断,究竟到什么程度,才需要去寻求心理上的专业帮助。
比如,如果你朋友和你聊到最近心情不好,感觉对什么都没兴趣。当你回复说,周末一起吃饭吧。你朋友说:好啊!我们去xx餐厅吧,他家水煮牛肉超级好吃,我心心念念好久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