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我曾以为篮球是我的特长,没想到只是爱好”(2)

 

自嘲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抑郁和焦虑的机制。通过玩笑的方式,转移了负面情绪,实现了情绪调节。同时,还能帮助人们承认、接受自己的缺点,并发现缺点中有趣的一面(heintz.s,2018)

 

 

Janes和Olson(2015)指出,“自嘲式的幽默往往比别的幽默更具有润滑性,因为它不会使任何人感到防备。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在一个群体里,太出挑的人容易受到攻击和排挤。自嘲放低了自己的位置,能更好的融入群体,获得社会支持。

 

但是!如果过度使用自嘲,也会带来消极影响:自黑多了可能就白不回来了。

 

过度自嘲会强化负面的自我概念,让人在负面的评价中加深自我怀疑。特别是当他人对自己的自嘲表现出认同时,负面的打击会更大

 

Martin和Doris(2018)还指出,自嘲可以在冲突性场景中有效管理对方情绪(尤其是愤怒),但这并不意味着减少了他人的愤怒,而是隐瞒、压制了愤怒的触发因素。虽利用自嘲回避了冲突,但也失去了情绪疏导、训练自己处理冲突的能力。

 

 

 

所以,自嘲这件事,说到底就是——

 

要 适 度

 

 

 

作者有话说:

 

当自嘲逐渐变成现代人的一种习惯,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欢乐,却也成为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在这个泛娱乐的时代里,每个人都习惯了用玩笑的语气掩藏情绪,用调侃的方式回避问题。表面上,失落沮丧的情绪不见了,冲突矛盾消失了。但实际上,情绪和问题只是被压制了、转移了,积压之后还会牵扯出更多问题。

 

表达悲伤好像变成了一件羞耻的事情,为了获得在人群中的安全感,我们用自嘲不断降低自我评价和别人对自己的期许。而这一切,不过是在用一种看似轻松的方式逃避潜在伤害,逃避实际存在、亟待解决的种种考验。

 

自嘲的背后,夹杂着一种隐秘的哀伤。我们在一道道自我保护的高墙下感觉到安全,却也逐渐失去了勇敢和真挚的能力。

 

不要总活在那个自欺欺人的梦里,我们终究还是要学会面对情绪和接纳完整的自己。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