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七章 自闭4


自闭的个体不会有正常人所能做到的接触。他们似乎无法建立第一个共生式的依恋。Mahler把这类问题成为“自闭型婴儿期精神病”(autistic infantile psychosis),Rinsley则称此为“前共生型精神病”(presymbiotic psychoses)。运用对婴儿建立客体关系过程的了解,我们可以对自闭的原因做几种假设,原因可能是缺少一个适当的共生伙伴。有一段时期,这个理论曾经被广泛地接受(Eisenberg and Kanner 1956):这些小孩的父母亲有时被戏称为“冰箱父母”——里头装着基本的营养供应,但却有一个冰冷、没有人性的外壳。这个理论认为这些父母没有能力去抱持(hold)他们的小孩。小孩之所以无法和人互动,原因被认定是原本就存在于父母自己的问题。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小孩的父母自己的问题。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小孩的父母其实是有能力抱持他们的孩子的(Rutter 1971);实际上是孩子天生没有能力来回应他们的父母。

 

大多数的医师现在都相信自闭的原因来自于小孩先天的问题。依照Klein有关死亡本能投射的说法,我们可以想象自闭的原因是过剩的毁灭驱力投射到外在世界,因而使得这个世界显得荒凉而危险。这样的世界就足够让人退回自闭的贯注(autistic preoccupation)中了。这种解释方法看起来还不够,因为这样的说法暗示着曾经有自体他体的分化出现过。要从外在的世界退回到内在世界中,那这个人先前不可能完全没有自体他体的分别能力。这种退缩不论是以什么速度,都不是自闭,而是类分裂型的(schizoid)。

 

另外一种说法是,客体世界和各种冲动都不是造成自闭个案自体他体问题的原因。自我统合功能有缺陷或扭曲是一个可能的原因。Mahler ( 1952)倾向于这个假说。她观察到几乎所有自闭症的孩童,他们自主的自我功能都有许多严重的先天性问题。我们也观察到自闭症儿童在过滤知觉以及适切注意刺激来源的能力有问题,这和Mahler的发现吻合。他们可能会没注意到一辆卡车在他面前突然翻覆,但却为了一个温柔的碰触而惊恐地退缩,他们在母亲怀中也常常没办法安分适切地窝在母亲双臂的怀抱里。他们没有形成过渡型的客体,而且他们对所有的沟通存在着特殊的困难,不论是脸部表情、态度以及后来发展的语言能力皆然。

 

似乎,自闭症儿童的自我有严重的先天缺陷或扭曲,以至于他们无法在客体接触的过程中去感受、组织以及和环境互动。他们是“前共生期”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不只是自体和客体,甚至是两者的组合单位都是没有意义的。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