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他人看法,根源在于:核心自我感缺失。
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真的重要吗?
重要。在早期的成长中,重要客体的“镜映”是帮助一个人形成自我认知,建立核心自我感的来源。

父母或其他重要客体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时,我们会认为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
相反,如果总是被质疑和批评,或者得不到稳定的反馈,又或者被不断的忽视,那自我感的建立就会受到影响。
缺什么就会想要什么,虚无缥缈的自我感从潜意识深处不断翻涌出匮乏之意,怂恿人从外界获得积极的评价,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弥补这种缺失。
随着成长和社交拓展,这种未被满足的需求从父母身上,逐渐蔓延至身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
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再遇上可以取代父母的重要客体,即便有,错过了早年自我感建立的黄金时期,也始终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于是,就陷入一种对积极评价的狂热渴望之中,自我感随着他人的看法忽明忽灭。
除此之外,核心自我感缺失还会让人执念于理想自我,而对现实自我的悦纳程度极低。
这其实是一种对于缺失的防御,由于自我感是破碎的、负面的,无法被接纳和整合,就会用想象中完美的自己来抵抗这种焦虑,只有把自己切换成理想自我状态,才会觉得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但理想易幻灭,尤其经不起质疑或者攻击,所以这样的人大部分时候都表现得非常敏感、自卑,如履薄冰、唯唯诺诺地讨好和迎合他人的用意,实则在于维护自己构建的不堪一击的理想自我。
这也导致了他们对关系的边界感极为模糊,尤其在自我感强的人面前,轻易就会被卷入对方的能量场,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空壳,别人随时可以操纵自己的想法、行为甚至命运。
周国平曾说:我从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我,因为我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是没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核心自我感缺乏,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对自己没有把握。
活出自己的feel倍儿爽
那核心自我感充沛而稳定是怎么一种体验呢?
看看黄晓明和于正就知道了。
首先,他们有着超强的自我悦纳度,你们都不能接纳的部分,我自己欣然接纳。
说我霸道、自私、不顾他人感受?不好意思,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
骂我抄袭、虚伪、功利心强?随便吧,我不理你,气死你。
很多时候,被外界攻击轻易激起的情绪,以及之后的溃不成军,其实是因为已经自我攻击很久了。
然而,由于对于现实自我的不完美是接纳的,他们有着更高的自我整合度,不会将这部分迫不及待的投射出去,而是能稳稳的接住外界负面的声音和攻击。
随后,他们就可以很好的保持自我忠诚,忠于自己内心的看法和声音:
我是怎么样的,自己心里门儿清,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其次,对于关系的处理,会更加灵活和有边界感。
在他们的认知里,一段关系的维系,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和利益是较主要的两部分。
拿于正热衷怼人这个事儿来说,这部剧跟你们撕得死去活来,可是下一部剧又能让你红上青天,或者让你们欲罢不能,涂较贵的眼霜熬较长的夜。
毕竟在和艺人和网友的关系中,情感部分远不及利益部分权重高。
并且,“你怎么认为”是你的事儿,“我是怎么样的”是我的事儿,用阿德勒“课题分离”的观点来处理,各自认领自己的task就完事儿了,我为啥要因为你的事儿烦恼呢?
这就是关系中的边界感。
套用那句幸福人生咒语: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早年被黑得体无完肤的杨幂也说过:
大众舆论我没有办法控制,好的坏的,是真是假,重要吗?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准没错。
这些“不在意他人看法”背后的强大心理支撑,让他们既忠于自己,又忠于目标,足以开启一个活出自己的彪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