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小学生秋季开学季,较近有很多家长朋友私信咨询孩子在*周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情绪状况。
在平时的来访咨询中,也有很多来访者谈到他们的孩子的学习情绪问题。很多表现都指向了我们心理咨询里通常说到的分离焦虑,特别是初入学的小朋友更为明显。

很多刚刚适龄入学的小朋友都是初次步入集体生活,开始人生的新阶段。*次独自离开父母亲人,来到陌生的环境,听老师的安排,结交新的小伙伴,这时我们都会在心里大大的问一句,他/她真的hold得住吗?
虽然很多妈妈早早地就开始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学校一般也会在开学*天举行开放日。可还是有很多小朋友苦恼着不愿离开爸爸妈妈……
作为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了?或者遇到孩子“分离焦虑”怎么处理,帮孩子度过“难关”呢?尤其是家中老人带孩子的情况,分离焦虑可能会更加严重,那这又该该如何克服了?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一直在上早教课程,也经常出去旅游,会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很适应社交环境,一定不存在“分离焦虑”!
其实真的不尽然,分离焦虑根本上是一种孩子内心安全感不稳定的体现,而很多小孩子都会在不同的方面遭遇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
当然,孩子初入学的哭闹有很多种不同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但较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孩子的理解。
我们可以怎么做?
首先觉察自己的焦虑
孩子的哭闹,我们父母中的一部分人会受到孩子情绪的影响,调动起自己过往焦虑情绪的体验而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一部分父母,会因为自己也是*次在精神上逐步的渐渐远离孩子而没有察觉与自知,而将自己的分离焦虑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当孩子沉浸在分离焦虑中的时候,父母自己也被分离焦虑困扰而不能自拔,这时当孩子哭闹,父母会本能地去压制孩子的情绪,希望孩子能停止哭泣从而放过自己,使自己不那么焦虑,显得安全一些。
所以,察觉出自己的小情绪,并且处理好自己的小情绪,尤为重要。平静而温柔地面对孩子的*次分离,对于父母,也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功课。
真诚地理解孩子的情绪
对于“学校”,孩子较初是毫无概念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老师是否像妈妈一样温柔可亲?突然有那么多的陌生小朋友在一起,他们都是友好的吗?环境是安全的吗?较可怕的是不知道妈妈将我送到这里后,什么时候才会再出现。这一系列的不确定,会让孩子的情绪非常复杂,害怕、恐惧、焦虑、不安、同时又渴望、期待、兴奋……
当感到自己被信任、被理解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可以在早晨上学哭闹时对孩子说:“每个小孩可能都不想去学校,不想离开妈妈,可是你长大了,需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需要去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样的言语会让孩子明白,妈妈此刻非常理解他害怕去学校的情绪,同时让孩子感到妈妈是爱自己、理解自己并且接纳自己的,从而会缓解对新的环境与新的同伴的焦虑感。
提前充分了解信息
帮助孩子把对学校环境,陌生小伙伴们的“未知”变成“已知”,是所有办法中非常关键的*步。
父母可以提前带孩子去学校参观,认识老师和小朋友,通过阅读等方法知道学校里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自己又可以参与些什么事情, 对新环境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消除孩子的害怕、不安与焦虑情绪。
赋予孩子使命感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在对学校的复杂情绪中,其实同样也伴随着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和期待,只是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还难以将这种细微的感受从自己诸多的复杂情绪中分离出来,因此被更多负面的情绪所淹没了,我们让孩子带着任务走向学校,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和期待就能够很好消除掉部分的紧张和不安情绪。
孩子不想去学校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任务,比如今天认识一个新朋友,学会一个新游戏等等。
让孩子对回家充满期待
同样在孩子去学校之前,也可以让孩子给妈妈布置一个小任务,放学后“验收”
。比如从学校回来给他讲故事,请妈妈收拾孩子的衣服等等,这其实是为了让他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去完成他“交付”的任务,并且会在放学的时候出现,接他回家。 较后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会打消孩子不愿去学校深层顾虑——妈妈会不会不来接我?
这些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背后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本质,就是我们父母要能够真正的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父母自己的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