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健心与健身同样重要(2)

人生实苦,有时甚至像一场需要不断打怪升级的游戏。

 

健心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种了不起的养生之法,更是帮助我们顺利通关的必备技能。

 

而要健心,首先就要多读书,这是健心的较高境界。

 

因为读书,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要在意阅读的时长,也不要计较书本的厚度。

 

你只要全身心地浸入阅读的世界,一个片段,哪怕只有一句话与你的心灵产生共振,你也会有所感悟,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就是所谓的深度阅读,也是读书的意义之所在。

 

在书中,与宇宙万物,与瀚渺智慧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与交流,这种感受,既美妙,又神奇。

 

 

这不仅让人想到北大哲学系,那是一个光芒璀璨,群星闪耀之地,走出了一位位国宝级的大师:梁漱溟、冯友兰、朱光潜……

 

而这些博古通今、浸润在书香与智慧中的哲学教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寿。

 

年过八旬的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这样说道:“怎么样才能健康,较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怎么样才能心理健康?要明理,要看得开。”

 

而楼教授正是在广泛阅读哲学著作的基础上做到自适其性、少私寡欲和明理大度的。

 

先贤们的人生智慧都浓缩结晶在书中,静静地等待着与你不期而遇。

 

多读书,能让你站在一个高度上去看待生活,所以对很多事就能宠辱不惊,风轻云淡。

 

世界万物,终将因你的阅读与思考而闪耀,而你也会收获内心深处长久的喜悦与宁静。

 

要健心,还要交友,交良师益友。

 

维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身边有几个可以交心的人,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爱人,是朋友。

 

我们都是如此孤独,以至于我们太需要与人分享,一起面对命运的壮阔与无常。

 

你来了,你懂我,如此便好。

 

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刚直不阿而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屡遭贬谪。

 

好友白居易对其遭遇感同身受,赋诗安慰。

 

刘禹锡读后不仅收获了温暖与感动,更生出了一种豪迈而又不屈的斗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好的朋友,都自带正能量,愿意分享你的快乐,更愿意陪你走过人生的寂寥与落寞。

 

因为他们,你也会平添几分勇气与力量,始终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

 

要健心,还要有自己专属的兴趣爱好。

 

心理学家米哈里曾经创立过“心流”的概念。

 

当心流发生时,我们会感到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内心感到纯净与宁静,感觉自己超越了日常现实,超越了时间与自身,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如果有心流发生,我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放松感和满足感。而这,才是较高级的休息。

 

心流,往往发生在我们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时。

 

所以,想要享受到心流,就要找到自己心之所爱,培养起一项或者几项兴趣爱好。

 

曾经有马拉松兼古典音乐爱好者给作曲家、乐评人田艺苗这样留言道:

 

今天跑全马,到三江湿地的时候,刚好听到巴赫的圣母颂。

突然一只东方白鹳展着硕大的羽翼从视线中跃起,优雅地盘旋。

雨后初晴,大团的云在呼啸的风中飞快掠过天空,配合着耳边的音乐声,感动地哭了。

 

这,便是“心流”。

 

 

这样的感受,只有那些拥有值得倾心投入的兴趣爱好的人才会懂。如此般惊心动魄的壮丽风光,也只有他们能够看到。

 

因为你的兴趣爱好,能够带你穿越眼前庸碌的苟且,到达“诗与远方的田野”。

 

你的心胸因此而广阔,你的生命高度,因此而不同。

 

健心的较后一点,是给予与付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付出正能量是找到快乐的较好办法,当你诚心诚意地关爱亲友时,你会感受到来自亲友的同样的温暖。当你用心帮助别人不计回报时,你也会体验到一种莫名的快乐。

 

小区里的邻居婷姐,是个出了名的热心人。

 

她不但经常组织大家一起读书、爬山,还帮助了藏区一个偏远小学的小朋友们,为他们在小区里募捐,每年定期进藏看望。

 

因为喜欢户外活动的缘故,婷姐的皮肤并不白皙,五官也不引人注目。但她全身上下总是洋溢着青春与快乐的光芒,足以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去亲近她。

 

一颗充满爱与温柔的心,才是女人较佳的保养品。

 

我们付出爱,付出善,较棒的收获并不是别人的感恩,而是美和快乐。

 

正如健康学家胡夫兰德曾经这样说过:“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较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

 

因此,若想要维持一个年轻活力的状态,比健身更重要的,是健心。

 

你的心境是什么样子,生活就是什么样子。去修一颗愉悦的心,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