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负性信念形成的心理原因(1)

贝克认为,当个体形成负性核心信念以后,为了遮掩其负性的核心信念,发展出一套心理策略,透过这套策略自己看起来(不是别人看来)是正面的形象。这套心理策略被称为补偿策略(Compensatory Strategy)。

对多数个体而言,比较常见负性核心信念是两类:“无能的”和“不可爱的”。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会通过一定的策略让自己看起来是有能力的或全能的,而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则会回通过一定的策略,让自己看起来是可爱的、受人欢迎的。

常见的补偿策略有以下七个类别,如果我们通过分析不同策略的表现,就能窥视其背后的核心信念:

努力策略

回避策略

顺从策略

归因策略

警惕策略

自弃策略

自恋策略


1 努力策略


努力是较常见的补偿策略之一,它是个体不甘于无能和不可爱,试图通过积极进取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有能力和受人欢迎。


对于“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个体而言,过度的努力,过度的准备,追求较高标准,苛求自己缺点,以超越他人、取得杰出成绩和全方位优势为目标。平时我们说“笨鸟先飞早入林”和“勤能补拙”,其实都是典型的努力策略的表述方式,因为这两句话里头,包含“笨”和“拙”的负性核心信念的内容。

对于“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个体而言,往往通过讨好他人,全心付出,表现自己,牺牲自己等方式,试图得到所有人喜欢和认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知道有人会喜欢你,就一定有人并不喜欢你。努力策略的个体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更多的人来喜欢他、接受他。比如,经常给大家带礼物,带吃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尽力帮助周围的人,说一些让大家高兴和开心的话。一旦有人对他不喜欢和不认可,自己就感到很难受。

2 回避策略

回避是较常见的补偿策略之一,它是个体避免暴露自己“无能”和“不可爱”负性核心信念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避免某些不利情境的策略。

对于“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个体而言,可以采取避免高难度任务,避免可能失败的任务,不求上进维持现状,回避求助,避免批评否定等方式避免遭遇失败导致可能出现的无能的局面。

对学生而言,不尝试老师布置的附加题或高难度题,因为不尝试,不面对,就没有失败,一旦尝试却没有解决问题,这就可能暴露自己的无能。许多人都不愿意去参加并自己并不擅长的体育活动项目,也有许多人并不愿意参加文艺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他们自己知道参加这些活动并无胜算,参加了也不能取得成绩和别人的赞许。

对于“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个体而言,避免被他人拒绝,避免他人责难,回避社会交往,回避友谊等方式,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面临他人不喜欢的情形。回避策略个体特别担心被人拒绝,被他人责难,不被他人喜欢。不像努力策略的人那样争取更多的友谊和更多的朋友,他们维持更少的人际关系,有几个朋友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她就可以了避免与多数人交往,也就回避了有人表示不喜欢他、批评指责他情形出现。

3 顺从策略

顺从是一种采取按照重要他人旨意行事的方式,来维持自己“可爱”或者说避免暴露“无能”的心理策略。个体使用顺从策略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压抑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埋没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牺牲自己以成全关系来保持形象的策略。

对于“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个体而言,为了避免自作主张,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遭遇可能的失败结果,特别是失败之后被他人批评和指责,因此采取了放弃自己的思想,按照对方的想法行事的策略。

比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却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学习和复习的工作。又如,员工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却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加以调整。再如,有人对某个问题有建议和看法也不公开表达,担心被上司拒绝或否定,也担心如果真按照自己的观点实施,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于“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个体而言,为了避免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导致对方的不喜欢和否定,故而采取听从别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避免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来维持人际关系。

这种人的口头禅就是“随便”,“都可以”,“你决定就是”,“听你的”。总的来说,顺从的个体比较过多的考虑他人的感受,希望他人来做决定,用牺牲自己和放弃自己愿望的方式,来维持一种关系的和谐,确保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欢迎和可爱的。


(未完待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