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心理学小知识
「中年少女」
喜欢少女粉和枸杞,享受单身和cp
“2019年9月10号的我,近三十岁,喜欢少女粉和毛茸茸的玩偶、喜欢小鲜肉、喜欢甜甜的小宠文,是崽崽的妈妈粉。我不想谈恋爱,经常熬夜,化妆品只买抗衰老,每天黑芝麻枸杞保温杯。中年少女说的就是我了。”
这些天,微博上很多人都在讨论着“中年少女”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喜欢充满少女感的东西,也用枸杞黑芝麻保温杯养生;享受一个人的单身生活,又沉迷于小鲜肉和甜甜的言情小说。
那,为什么会有“中年少女”现象出现呢?
渴望年少
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使得大部分人在上大学后才开始学着找寻自己。迟到的成长把童年送向了中年。面对社会的残酷竞争和压力时,进入幻想世界是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
过于陷入儿童幻想的症状也成为“彼得潘综合症”,用洋娃娃和少女粉装点生活,想象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拥有天真烂漫和天马行空的权力。在成年人的社会,却只用孩子的方式找寻自我和获得短暂的幸福。

恐惧衰老
恐惧管理理论指出,人们为了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自我实现和自尊。对于“内心还是宝宝”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像小孩子一样永远充满活力”更吸引人的了,所以我们小心翼翼地关心自己的头发、作息、身体,我们害怕衰老,恐惧面对自己不再年轻的事实。
享受自由
当今人们很难再接受自己被规则“绑住”的生活。当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选项时,当一个人也可以很好的生活时,当女性要兼顾事业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时,单身主义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我可以一个人,再有一只猫,约上三五闺蜜,烘焙、跑步、读书、八卦、煲剧,一辈子就过去了”。婚恋观的变化与社会结构的滞后促使许多人拒绝谈恋爱,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弥补孤独
埃里克森的八个生命阶段理论指出,二三十岁时较重要的是与朋友爱人亲密感,到三十多岁后,人生较重要的是繁衍感。繁衍感泛指以有意义的方式帮助那些在他们去世后还活着的人,可以通过当父母、帮助其他人的孩子或为社会做贡献来体现。
好闺蜜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提供爱情和繁衍感,甜甜的小说和磕cp提供了大量另一半的幻想,既没有婚姻的负面压力,又能满足对爱情的需求。而做崽崽的妈妈粉等方式,则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繁衍感。 其实,不论是中年还是少女还是中年少女,标签只是一个符号,找到自己较舒服的生活方式才是较重要的。
「饥饿情绪」饥饿会操纵我们的认知和情绪
“当我没吃饱的时候,全世界都是灰色的。”
或许你有过这样的时候:临近饭点,你揉着肚子准备去吃饭,这时有人急匆匆从你面前经过,导致你前进的速度被阻碍了一下,若在平时,你可能放慢步伐一笑而过,而此时饥肠辘辘的你却有些恼火,觉得那人太没礼貌,自己又被世界针对了一下。
饥饿作为一种身体状态,听起来和情绪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大脑中的杏仁核与扣带回被认为与情绪有关,在人们感到饥饿时,这两个脑区都会活跃,或许可以说明饥饿与情绪存在某种关联。
一项今年3月发表在Emotion上的较新研究探究了饥饿的影响,研究者为被试提供了负性和中性两种环境,对被试的饥饿程度进行打分,并让被试评估一系列中性刺激。结果发现,在负性环境中,饥饿会增加个体将模糊刺激判断为负面刺激的倾向。
随后研究者又增加了积极环境,发现饥饿的影响只发生在负性环境中。也就是说,在一个不是那么舒适的情境中,越感到饥饿,越会消极地看待周围环境。 研究者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将被试分为饥饿的被试和饱腹的被试,再将他们分为三组,分别关注生气情绪、关注悲伤情绪和不关注任何情绪。
结果发现,没有关注情绪的饥饿个体,相比于关注情绪的饥饿个体和饱腹个体,有更多地不开心、高情绪唤醒和更严厉的人际判断。在没有一个其他的情绪输出口时,饥饿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情绪”,引起我们种种类似消极情绪一样的生理反应。 所以,吃饱喝足才能有精力寻找快乐(长胖)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