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味可恨,但春节我们还会面对更多食物焦虑
马上就除夕了,大家在关注完密集的肺炎信息同时,偶尔还是可以关注一下即将到来的春节。
毕竟这也是每年最传统最喜庆的节日,让我们给它一点基本的尊重。
然后你就会发现,比起疫情,接下来还有许多会令你焦虑的其他事情......
比如今天我们想聊的一种节假日特别常见的现象:“食物羞辱”(food-shaming)。
春节这种一年最重大的节假日,必然是大吃大喝享受美食的大好时光。但你也会发现吃饭的时候耳朵边总有些朋友、家人,会对你吃什么、吃多少发表意见:
-
难得大家回来聚在一起,不就得吃点炸鸡奶茶周黑鸭么?啥啥啥,健康餐?咋这么扫扫兴呢
-
怎么就吃这么一点啊?大伯大婶大叔大姨们可是辛苦准备了一整天呢,赶紧吃啊多好的菜。
-
你比去年也胖太多了,这样下去怎么嫁啊,相亲都难啊!
当自己的饮食行为、体重、身体被指责和批判时,我们就很可能会感到不安。“食物羞辱”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
似乎你无法按照别人的意愿吃东西,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畅销书《衣架管理》作者、克利夫兰诊所的Susan Albers认为,“对别人的食物选择发表负面评论的这一行为,实际上反映了评论者自身的不安全感。这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自己对饮食和外表的担忧,这种担忧渗透到他们内心。”
在节日吃饭这件事上,面对他人的评论和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做呢?Albers和其他专家们给出了几条建议。
大多数人并不能意识到“饮食选择”属于个人自由,尤其在春节的餐桌上。今天你大爷问你为啥不吃牛肉,明天你二婶问你为啥不吃甜食,后天你五舅姥爷又问你为啥不爱嗑瓜子。
当你选择闷声“吃草”,或者对公认的“美食”态度冷淡,周围人就可能投来怀疑的目光,对你的行为指指点点。
“虽然以反问和嘲讽语气还击议论你的人很爽,”Albers表示,“但更好的方法还是,深呼吸,然后想想,他们为什么说这些话?是有意伤害,还是出于善意和关心呢?”
他们也许是真的不能理解,这大肘子这么香这么贵,这孩子咋就不爱吃呢?世界上怎么还会有不爱吃大肘子的人?
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很多朋友总是不好意思表达过于直接的拒绝,担心会影响朋友关系。
但相信我们,相比起编造一个委婉的理由,直接解释原因对友情的风险反而会小得多。
直接告诉他们“老娘不喜欢吃萝卜”,直说“我想吃别的xxxx”。如果你对食物过敏,也直截了当的说:“我对这个过敏”。
你可以礼貌但坚定地回答:“不用了,谢谢”或者“我现在不太想要”。
也许你在尝试一个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减少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比如尝试多吃粗粮。只不过,春节碰巧出现在了你尝试的时间段当中。
“在适当场合中,你还可以向饭友分享你尝试健康饮食的原因,有时这还能激发一场价值观碰撞的谈话,说不定还有利于提高家庭内部的互相理解——如果解释一次能够让亲戚老乡老同学们再也不问这些问题,那努力也就不算白费!
如果他们说的话让你感到不舒服,你完全可以忽略或随便附和一两句,然后扯开话题就行了。Albers建议:“如果饮食、体重是你介意的话题,不如提前准备一份双方都乐意谈论的话题清单”。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更符合你行事风格的方式,例如:一笑了之,假装没听到。
6. 如果你真的非常烦了,就用第一人称大声怼回去吧
如果你忍耐到了一定限度,可以直接用第一人称“我”来发言。
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可以让对方快速感知他们的行为伤害了你。例如:“别议论我吃什么了,我有点尴尬”。
如果你也有一个永远在强迫你“再吃一口”的唠叨亲戚,也许可以听听一些专家的建议,希望可以在一大批节假日来临之时帮助到你。
你肯定早就知道哪些家庭成员有强迫你吃喝的习惯,那就提前准备好一些可能用到的回应方式。比如我叔叔年夜饭总要问我为啥不吃韭菜,而我也早已习惯性用一句“嫌塞牙”蒙混过去。
Goldman表示,“提前计划回应,它就会变成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剥离掉一些(焦虑或愤怒或不爽)的情绪。这或许可以避免我们在餐桌上太过被动和负面”。
认真思考一遍,我到底为什么才决定控制饮食?我到底为什么才决定素食?让自己对自己再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可以帮助你避免被家人的负面评价所影响。
洛杉矶的婚姻家庭治疗师、研究饮食失调的专家Torri Efron说:“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的选择是对自己最好的,那就可以告诉别人,并暗示他们这是你的身体和你的选择,他们不需要干涉太多。”
这一点我想得很清楚:我真的,不能,继续,胖下去了。
Rumsey鼓励她的来访者了解饥饿、饱腹和渴望是什么感觉。他们可以逐渐学会在无视他人干涉的同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可能很难,尤其在一个人们特别爱指点评价别人身体的时代。不管怎样,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记着要时刻关心自己的身体,满足自己的需求。”
没人喜欢吃东西的时候旁边坐一个监督员,无时无刻叨逼叨叨逼叨。但如果你想让别人尊重你与食物有关的决定,那么也不要评论别人的饮食。
“不要评价他人的饮食,专注你自己,相信你的行为也会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Albers强调。
很多人都觉得聚餐吃饭是非常难熬的。试着练习自我同情,“承认这些场合让你感到不适甚至痛苦,”Rumsey说,“并且你要知道,这段时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难熬的,你并不孤单。”

致力于健康饮食,本身没有什么错。当健康饮食走向极端时,它也会变得有害——
比如,这种对“健康”的执着,可能正在变成一种对食物或体重的潜在、危险的“痴迷”。
1. 完全拒绝在节假日或一些特殊场合,灵活调整饮食习惯
拥有健康、平衡的饮食习惯的人都理解,几乎没有人能在节日期间继续坚持日常的饮食习惯。
但如果你有这两种表现:1)以“不安全”为由拒绝一切社交场合中的食物;2)每次都试图自带食物,那么你可能存在“僵化的饮食行为”。
(仅仅)因为食物的关系,便退出所有聚餐、聚会或其他社交活动。
3. 在吃了你认为“不健康”的食物后,极度内疚或焦虑
在违背自己的健康饮食目标时,我们会感到内疚,但这种感觉通常不会持续很久。然而,如果你开始为自己的错误过度惩罚自己,比如过度严重的焦虑,甚至肢体自虐,那要小心,你可能正在饮食紊乱的边缘。
“如果这种焦虑时时刻刻侵蚀着你,你所谓的健康生活,实际上正在让你的生活不健康。”Efron表示,“每顿饭都是一个新的选择健康食物的机会,不需要通过改变下一餐来补偿前一餐”。
除非有医学、宗教或伦理方面的原因,否则拒绝所有的食物往往是是饮食紊乱的预兆。
健康食品痴迷症(Orthorexia)是一种进食障碍(尽管目前尚没有正式的临床定义),指的是个体对健康食品有着不健康的痴迷,过度追求吃“干净”的食物,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社会活动和身心健康。
这类人会逐渐排除掉越来越多的食物,例如所有的糖、所有的肉、所有的奶制品等,同时也避免任何看起来不是100%纯的东西(有机的,不含人工香料等)。
如果你有上面任何一个表现,请联系专业人士,如治疗师、营养师或医生寻求帮助。
如果你不存在上述这些不健康问题,那么你接下来需要面对更多的,大概就是单纯的节日聚餐焦虑。
在这些社交作用>食物本身作用的场合,你更需要学会的是保护自己、坚持自己。
(本文对食物的讨论不包括“野味”!请大家拒绝野味!乱吃野味的都应该把嘴巴缝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