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最忌讳的,就是太讲道理”
人活于世,谁都不是一座孤岛。
所以我们需要和他人交流沟通,因此很多时刻,也免不了去说服:
说服老板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因为这会决定我们的收入和职位;
说服父母不要听信养生谣言,因为这关系着父母的健康和家庭和谐;
说服家人支持你的选择,因为这影响你是否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
可是怎样才能说服一个人?
观点正确?逻辑缜密?大量例证?语气温柔且坚定?......
是,也不是。因为你会发现,有时候就算做到了全部,也行不通,尤其是面对父母和孩子。

前阵子,有个朋友来找我诉苦:
“我妈查出有糖尿病之后,就每天看那些三无公众号,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过得可怜兮兮的。
但其实我查过,也问过专业医生了,烹饪方法得当和摄入量适中,鱼和肉都是可以吃的,可无论我怎么说,都没有用。
为什么她宁愿信那些公号,也不信自己的亲生女儿,难道我会害她吗?”
这让我想起疫情初期,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抓狂,无论自己如何摆事实,情绪恐吓,父母们都不愿戴口罩。
为什么父母们总是如此固执吗?但为什么他们又那么容易相信骗子?
如果你学过心理学就会明白,其实说服这件事,并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它包含以下4个因素:
传达者,话是谁说的;
信息内容,说的是什么;
说服方式,通过什么方式表达;
听众,话是说给谁听的。
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说服的结果,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听众的特质。
例如父母那一代人,比较相信权威,所以传达者和信息内容的权威性非常重要。
你回忆一下疫情期间,是不是你怎么苦口婆心都没用,村主任的大喇叭一播完,父母们马上乖乖戴上了口罩。
不是因为父母不信你,而是无论你多高学历,在她们眼里,你始终是孩子,而村主任是权威,是官方。
社会上很多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邀请很多所谓“专家”来做虚假广告,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相反,我们的孩子都比较有个性,所以面对她们,你说专家说早睡早起有好处,科学研究表明喝奶茶不健康,都是无用的。
那应该如何说服她们呢?
利用相似性。找一个她认同的早睡早起的好朋友,激起孩子自发的动力,远比各种专家研究来得有用。
当然,我们讲说服,不是为了让你去咄咄逼人,更不是为了控制别人,而是更好地提高沟通效率,让家庭更和睦。
就比如我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一开始她深陷情绪旋涡,一方面对这样屡劝不听的妈妈感到厌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不被信任感到委屈。
可她明白这些后,就不再埋怨,而是选择对症下药:
下次母女俩一起去医院,当着医生的面确认之后,问题就简单地解决了。
所以你看,只要读懂人性,使用正确的说服方式,家也可以是个讲道理的地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