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10年,他出轨了”| 婚姻危机里的“无症状
3.
没有危机感,就会有危机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打着“危机感”旗号的“毒鸡汤”,让我们入坑而不自知,包括:
①为了让对方多多珍惜眼下的时光,给伴侣制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危机感,错;
②为了向对方证明自己很有魅力,给伴侣制造“我常有约会、我常有人追、你快被打败了”的危机感,错;
③为了提防对方犯错,捕风捉影、疑神疑鬼,在蛛丝马迹中掀起风暴,给对方制造自己是福尔摩斯的危机感,错。比如,在一些给女性的建议中说,假如老公某段时间突然变得殷勤和体贴,就肯定是他做了亏心事。这些建议让一些女性在感受到爱意的时候做出的却是“警惕”反应,进而对对方开展地毯式地“挑错”。
但其实,危机感是用来预防危机发生的,而不是用来证明自己的这种“危机感”是正确的。

婚姻中真正需要的“危机感”,是:
①确信婚姻关系会存在危机
有时我们在进入婚姻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把一纸婚约当成了保险箱,比如我们变得邋里邋遢、不讲卫生,变得不注重个人形象、出口成脏,变得不求上进,变得喜欢用撒泼耍赖来处理问题,其实都是不相信婚姻这种稳定的关系居然还会出现危机。又或者,我们不相信自己给了对方那么多、那么饱满的爱,对方居然还会不满足?就像玛丽安从未想过丈夫会出轨,约翰也从未想过当他回头时玛丽安会拒绝。
但我们都该知道,婚姻关系也只是普通的一种人际关系,当然一定会有危机。
②重视婚姻危机来临之前的信号,承认“症状出现”
婚姻中,有时我们会感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中的确有一些不舒服、不满足,比如我们不喜欢伴侣不顾家、不帮衬家里;也知道对方有一些压抑、有一些期待,比如我们知道他们不喜欢被说教、被约束等。但我们似乎总为了关系表面的稳定,怕自己被一种危机来临前的感觉打败,就宁愿选择片刻的麻痹,在冲突面前闭上眼睛、关上耳朵。但其实了解自己、关注对方、交流出这些感受,才是真正高级的危机感。
③提前感受危机发生“时”
面对过死亡,我们才更加敬畏生命;面对过危机,我们才更加敬畏婚姻。影片中的约翰和玛丽安在多番纠缠中签订了离婚协议,却也在签协议的当场互相撕扯殴打起来,他们终于大声宣泄出了那些埋藏在心里多年的不满和愤怒,他们后悔走到那一步,却再也无法挽回彼此。戳破他们幸福的泡沫的,正是他们曾经对幸福的小心翼翼地维护。如果他们曾在脑海中感受过这一场景,就必然不会等到那一刻。
因为没有危机感,爆发了真正的危机。
4.
危机感才能带来安全感,危机之下才有舒适区
真正幸福的婚姻,需要危机感。有了危机感,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因为安全型的依恋,是我们知道,“妈妈”就算是离开,也还会回来,回来了我们还可以一起玩。而不是,“妈妈”永远不离开。
我们可以这样带着“危机感”去走进婚姻:
①警醒自己不能在婚姻中完全失去自我,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当我们和别人一起划船时,自己手里要握好船桨;
②不让自己在婚姻中退行,变得完全依附于一个人、一段关系,也就不至于一直通过讨好去维系关系;
③真正注视到自己在关系中的感受,也照顾对方的感受;
④继续经营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拥有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始终保持前进,不做原地踏步的人;
⑤不抱有虚幻的希望,不把一切看作理所应当;
⑥当危机真的来临时,转危为机。
也许我们中的许多人,在婚姻中都很担心会应了那句“怕什么来什么”,所以甚至不敢去想、不敢去正视出现的任何苗头,就怕自己一触碰就成了真的。
可是,回避不是排除,遮盖也不会消解。爱情也好,婚姻也罢,成长的过程就是面对危机的过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