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中年叛逆:杀死循规蹈矩的自己,重启灵魂失联

 
1.
余生想撒野





回到家,罗女士见到了出轨且要求离婚的老公。


多年的全职太太,罗女士像寄生虫一样攀附在老公身上,极尽全力讨好,换来养尊处优、无忧无虑的生活。


过去一个月,乞求、纠缠、挽留都试过了,罗女士最后一丝尊严被蹂躏殆尽。


男人面露愧疚,而这次,女人神色凌厉、冷漠:


我曾以为戒除依赖,会有一个过程,但事实上,它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减为零。


就像长长的回音,突然被切断了,留下巨大的空虚。


经此一劫,女人涅槃重生。


一袭短发利落清爽,独自带娃杀回职场,平步青云寻回自我,魅力加倍重获爱情。


埋葬了前半生,重启熠熠生辉的后半生。


这个人,是《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


 
 



夏天的夜晚,空气粘稠而沉闷,像浑浊的口香糖堵在胸口。


刘女士翻来覆去,无法入眠,想起异地的老公,结婚十多年,一直聚少离多。


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乖巧、懂事,是长在他人预期和社会标准之内的完美女性。


也按照这个轨迹,在结婚之后,停下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安心相夫教子。


可那一刻,巨大的失落、委屈、空虚和无意义感袭来。


恍惚之中,仿佛有另一个自我漂浮在空中,俯视着这个孤寂落寞的女人,问道:


这一切,值得吗?


她被击中了。


天亮后,她决定来一场冒险。


刘女士离开了味同嚼蜡的婚姻,重出江湖,凭借天赋和实力,年近40的她靠着《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再回巅峰,而她,也活得日渐通透。


这个人,是演员刘敏涛。





凌晨2点,高女士被孩子的梦呓惊醒,连忙走进她的房间。


白天和老公再次爆发战争,女儿试图劝架,被无情推开,躲在桌子下面瑟瑟发抖。


小女孩抱着洋娃娃,闭着眼,皱着眉,脸上还有泪痕,不安地翻身。


眼前的一幕令人心碎,勾起了她痛苦的童年回忆:同样是父母的战火连天,同样是桌下的胆战心惊。


“我在做什么?让女儿重蹈覆辙吗?”


高女士蓦然惊醒。


她开始大量接触心理学的内容,梳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老公的关系。


一年之后,高女士考上了心理学研究生,三年之后,转行成为一名心理工作者,著有2本心理畅销书。


状态饱满,家庭和谐,二胎也快要出生了。


这个人,是一个普通网友。




2.
重启人生的时刻


“叛逆”这个词,总是带着贬义的味道,似乎背叛了某些东西,又忤逆了某些人。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背叛了光鲜的事业、幸福的家庭,抛弃了老婆孩子,杀死了循规蹈矩的自己,为了画画,朝着人渣的天才之路一去不返。


走在平稳的路上,突然被一股离心力生生拽了一把,在另一条道上狂奔起来。


这个离心力,可以由内而外:


比如,斯特里回应质疑的那句“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比如,刘敏涛在辗转难眠的夏夜,看见天花板上的另一个自己。


这些被镇压在深处的声音,趁着罅隙,冲破封印,响彻天际。



也可以由外而内:


比如,罗子君惨遭抛弃后,被迫从绝望的荒凉之境清醒、重生;


比如,高女士看见梦有惊怖的女儿,被痛苦勾连而出的当头棒喝。


外在的境遇,扭转着内心的乾坤,那儿有等待苏醒的人。


无论是哪一种,都指向自我觉醒,在那一刻,按下了人生的重启键。


“那个茶馆的服务大姐,居然跑到城里读书去了”。


“他辞了公务员的金饭碗,花光积蓄开了家足球俱乐部,现在是小有名气的刘总了”。


旁人眼里的“叛逆”,带着唏嘘、带着评价,也许,也带着一点嫉妒和艳羡。


但,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叛逆的人经历了在新旧交织之中的剧烈冲突和挣扎:


① 重启的行为,将伴随着巨大的丧失,也可能充斥着无情的伤害,且与之相关的整个系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 旧模式代表着熟悉、安全,代表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代表着,若是不幸福、不美好,可以心安理得地甩锅;


③ 新模式代表着自我意志,一旦选择,只能自负盈亏,负责到底。




正如刘敏涛在一场名为《中年叛逆》的演讲中所说:


叛逆是需要力量的,言听计从,无需过脑,而我行我素却需要判断能力和勇气的双重加持。


所以,迷茫过、恐惧过、迟疑过、胆怯过。


这个过程极为耗能,却也在曲折中有更新的瞥见、更深的领悟,丝丝缕缕,滋养着“自我”的成长。


直至蓄满力量、喷薄而出,笃定地按下重启键。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