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20岁和40岁生小孩的人(上)
女性天生在职场就要过这个生育坎。
从25岁开始,已婚未育的求职就会受到歧视,面试官反复确认你三年内没有生育计划才敢按下offer的send按钮。
好了二胎政策出来了,到了35岁都会被人抓着问你还要不要生第二个。虽然问的人显得小心翼翼温和善良,可是谁都能看穿那眼睛里藏着的试探。
既然这一关无可避免,那么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
总不能遇到爱的人不嫁吧,总不能怀了孕不生吧。所以,生不生本身不重要,婚育之前所做的准备更重要。
一个人的议价权不在于你什么时候生孩子,而在于你能提供多少价值。
严格来说,生孩子这事儿总共也就耽误个3-4个月左右的产假。要是你拼一点,孩子一百天就可以上班了。为什么就这么遭老板们的嫌弃?
很简单,那就是在生孩子之前,你已经可有可无。生孩子的时候,你更是彻底地“无”。
老板付了100%的工资得到了0%的产出,不嫌弃才怪呢。
事实上,任何一个公司老板都不傻,如果培养一个新人的代价远低于等你回来的成本,那真的是一秒就能决定让你走。

不过,要是你不可替代呢?那形势就彻底不同了。
比如说,同样是我以前的事务所,有个女生主持了建设银行、广发银行、中国神华等等大项目,客户指名道姓必须明年还要这个审计师,没了她咱就不高兴。
得了,全公司上至最高级的合伙人、下至最普通的审计员,都对她恭恭敬敬。
生孩子什么的,去吧去吧,别说生孩子了,只要你愿意回来,你去环游世界我们也等你。
你要知道,不可替代性这东西,从来不是天掉下来的,都是拼出来的。
别以为这个女生老爸是王健林或是干爹是马云,她之所以受客户欢迎,根本原因是她专业、干练、服务周到、凡事都站在客户角度着想。
她的“生育自由”,都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拼出来的。
你的20岁,真的为你的生育自由拼搏过吗?看准了公司哪方面的需求才是最不可替代的吗?如果你把握了,生育这事儿,你说了算。
我有一个闺蜜,一毕业就进了华为,疯狂工作,完全没任何私人生活,连老公都陪着她天天加班。
我们都笑她是工作狂的时候,她却在在生孩子之前就认定了一个事实:公司不可能一辈子赖以生存,只有技能才是。
她的专业是后端工程师,专门写各种业务后台,除了给公司编写,她也给一些朋友的公司写。
开始的时候免费,纯当练手、人情以及广告。
后来越来越多朋友找她,她就一单10万,30万的收,但是实质上劳动没有多付出都少。因为之前写的所有系统都能叠加再用。
于是,她认准了,哪怕自己生孩子去,被淘汰了,也无妨。
不久之后,她在我们的一片哇然声中,辞掉了高薪得我们仰望掉脖子的工作,然后安心生了一个娃。
生娃期间,毫无压力,因为她搭建一个业务后台大概两个月,就能收30万,收入和在华为的时候没差。
可见啊,“不可替代性”除了可以内化在一家公司,还能外化在整个世界。
当你的技能让你足够给自己一个Plan B的时候,一个女人的生育自由就得到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