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沟通。
但是沟通还有另一个版本,那才是真正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版本。
我不好。你知道吗?
......
我不开心,感觉度过这段时间很困难。
......
我觉得好焦虑,觉得不安全。
......
在这个版本中,每一个省略号的里面,都是某个人,未被满足的沟通的需求。
我们可以彼此分享快乐,但是表达负面情绪时,往往得不到那个最亲密的人的回应。
这就是沟通背面的真相。

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宅在家里,有一段时间几乎跟他人之间所有的现实链接都被限定在家庭的范围里。
这会让我们的关系之间出现一个可能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沟通的问题。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会发现自己不得不处在一个这样的情境里——既难以跟自己的孩子去谈心,也很难和自己的父母去谈心。
于是在一个被限定的范围内,关于沟通、关于谈心的需求,就放在了另一半的身上。
当然我们平时对另一半也有这样的沟通需求的,只是当你不能再出门找你的好朋友、同事以交谈的方式满足补充自己沟通需求的时候,放在另一半身上的这个“谈心的需求”,就会变得更为迫切。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其实最奢侈的事,是和你谈心》,评论区也很活跃,很多人留言说,这句话说到了他们的心里。
——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解决烦恼的人,而是一个和他们一起谈论烦恼的人。在这个谈论当中,彼此之间能够倾听、理解、共情和接纳。
但之所以有这样一篇文章,也足以证明,正视自己沟通的需求,并且还能清晰的表达出来,“我需要和你谈论我的感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今天,我还想接着那篇文章,说出没讲完的另一个层面——表达之后会怎样?
我们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沟通吗?
不是的。
我们还要去看到一个真实,那就是在亲密关系中, 即使我们一再地提出沟通的需求,它也并不一定会被满足。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是我的来访者告诉我的。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个职业女性,在公司里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所以在复工之后,她工作其实非常繁重。
但又因为疫情的关系,两个孩子上网课写作业,这种课后辅导的重任都给到了家长,当然她也需要去承担这个责任。
这段时间以来,她奔波在母亲和职业女性这样两个角色之间,她说她感觉到非常的累。
有好几天她回到家,真实的内心想法就是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
但是她又明知道不可能真的这样,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处理。
在咨询里,她告诉我,她想要的是先生能够听她说一说内在的这些感受和想法,听她说说自己的疲倦和压力。
但,当她开口对她的先生诉说自己的这些烦恼,比如“我很累,我就想躺着,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她的先生只会说,“你这样说让我也很烦,你能不能不要老是跟我说这样的内容。”
也许,比吃闭门羹的那种隔离感还要让她难受的是,在先生的话语里,她不只是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倾听、理解、共情和接纳,她得到的是非常直接的推开。
先生表达的话语,翻译一下就是“我不想听”。
她说,
“为什么我先生就不能够以一种可以理解和接纳的姿态和我沟通呢?其实我已经非常直接地平静地对他说了,我并不需要你帮我解决这些问题,我需要的只是你能够听我说说。”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的家庭场景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情景——即使我们对对方的需求只是“你听我说说”,但是仍然不能够被满足。
为什么“听我说说”会这么难?
因为,“听我说说”,说说那些负面的事情、解决不了的矛盾、糟糕的情绪,远比提供一个干脆的解决方案、直接的观点给你要难得多。
毕竟,听你说的那个人,必须要有接得住你所说的那些内容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跟对方沟通的,其实是我们的一些负性情感。
比如烦恼、压抑、痛苦、无力,还有焦虑,这些部分我们希望能够把它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其实是在帮助我们消化这样一个现实。
就好像一个孩子和母亲之间——
当孩子感到学习好累,在班上觉得很无力,总是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时,他其实希望母亲能够理解和抱持他这样的感受;他需要的是妈妈告诉他没关系,妈妈可以理解你,并且可以和你一起承受住这个糟糕的部分。
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样的一个母亲,因为当我们这样表达的时候,母亲比孩子还要不稳定,还要害怕,还要焦虑。
表达负性情感,是一个人沟通的需求。
然而,要接住对方表达出来的负性情感,接住那些她说的相对糟的事情,那些内心不好的感受,需要这个人,这个倾听者,沟通者,拥有很好的接纳功能;
需要这个伴侣内心强大,可以看到对方的无力,却不被这种无力卷入,可以共情她内心的冲突,却不简单粗暴的干预,可以帮助对方去消化她的不确定、担忧、焦虑。
有这样的能力的人,才能给得出深深的理解,才能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拥有一个很有母亲功能的母亲,实非易事。
同样的,找到拥有母亲般功能的伴侣,也实非易事。
大多数我们的母亲也许在这个理解倾听共情孩子的部分,功能都在及格线以下,或者更低,只有一二十分,
而这样的母亲养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又怎能一下子就跨越这一代代原生家庭的烙印,跨越自己的匮乏缺失,成为一个有着饱满心理能量的理解者,倾听者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