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被彻底改变时,我还以为那只是寻常的一天
来国外留学好多年了,总觉得一个人孤单得很,又难找到合适的人能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和我聊得来。去一对男女朋友家玩,说起羡慕的话,他们开玩笑劝我下载个交友软件。
我怀疑软件上的人们不靠谱,带着好奇的旁观心态注册了账号,没打算认真用。没想到在上面刷到的第一个异性,一个亚洲和美国的混血,现在已经成为了丈夫。
小学的时候被班主任推荐给学校科技总辅导员参加了一个科技类的竞赛本来没想到能得奖,结果一路进入了决赛。从此不断参加各种科技竞赛,现在大学了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一个机器人工作室。
高中的时候,家里女性亲戚得了子宫肌瘤,我爸妈聊这件事的时候,我爸说可能性生活太少吧。我当时就记住了,并且很理智地觉得年纪大到了,应该有性生活。所以20岁有了男朋友就义无反顾地主动想要有性生活。
我受益的是这种纯碎欲望的满足,和社会无关。我很庆幸,当年的一句话,让我“误入歧途”还“流连忘返”。
当时帮学姐去她弄得夏令营里讲课,一下子被机构老师看中让我给老板的孩子一对一上课,然后因为被高额薪水诱惑,从没有过授课经验的我硬着头皮上了。
之后在找工作都是类似的,薪水也翻了几番。每次想到这些都感慨,即使我是一个抑郁症五年的患者。感谢自己当时勇敢的“试一试”的心态,让我抓住了机会发现了自己擅长什么。
8年前母胎solo20多年的我一时兴起发了一则征友贴,半尝试着和第一个回信的人约会,现在已经结婚6年了。
2008年大学毕业,有一场招聘会我没有去参加,但是同学好心帮我投了简历。没想到我最终成为2000多人里被选择的那个,因为公司的原因被调动到了西安,没想到一呆就是十几年,在这里结婚生子又离婚再到安定。同学的一个偶然的帮忙,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轨迹。
蝴蝶扇动了翅膀,哪怕只有一瞬,事情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有研究证明,如果带来的是好的变化,可以多多往自己脸上“贴金”,成功时,将这一切归为可控/内部/稳定的因素,将使得个体更加的自信。
而面对负面变化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家 Kahneman认为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很狡猾地开始“反事实思维”,在先定条件和结果之间建立 “如果—那么”的假设,比如“如果我当时能对他照顾更好一点,也许他就不会离开了”。并且持续时间越长,越会引发“反事实思维”,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那种明明没法改变过去,却很想重来的感觉,可能会让人陷入思维反刍(rumination,指经历负面生活事件以后的一种自发性的重复思考的倾向),被难过、低沉的情绪带着走。思考者就像掉进泥潭了,深陷在自责中不可自拔,也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其实,谁都很难判断那些“蝴蝶效应”事件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那些偶然事件,是缘分也是选择,是错过也是机遇,在没有定论之前都是塞翁失马。
当我们活成了A剧本,就会想B剧本是不是更好,总觉得自己没有走过的那条路尤其有吸引力,但需要认清的是,那毕竟也只是想象而已。而眼下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接纳已经发生的变化,继续勇敢地接受生命中的变数。
重要的不是被什么事情扭转了命运,是无论命运怎样变化,你都在认真生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