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别撩那个不图你钱的姑娘”

 

张曼玉在电影《不脱袜的人》中,演一个从乡下来的小演员。
 
她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周旋在一个个导演和制片人之间;
 
陪他们喝酒吃饭,赔着笑脸,只为了能够争取到一个角色。
 
 
住在她楼上的,是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
 
他见过她醉酒后的样子,陪她躲过街头的暴乱,甚至安慰过亲人离世。
 
他们都尝过生活的苦,也见识过对方最脆弱的样子。
 
爱情的发生,或许就是两个可怜人的惺惺相惜。
 
可最后呢?
 
她得罪了导演,他的出租车被暴动毁掉;
 
他们终于还是没忍住,开始争吵指责;
 
把生活的所有不如意,都狠狠推到对方头上,咬牙切齿地质问对方:
 
还不是因为你!要不然我怎么会沦落到这种日子。
 
一个人可以捱穷,吃馒头咸菜,住天桥,都不觉得苦。
 
两个人就不行了,因为会忍不住把自己的穷,都怪罪给他。
 
22岁之前,你可以说不爱钱;
 
工资自己花,父母帮衬着,没有车房孩子的压力。
 
你不在意钱,因为它威胁不到你。
 
可渐渐接触了爱情,走进婚姻,我却很怕你不谈钱。
 
最后三观、才华、思想都匹配的两个人;
 
却中了消费观和财力的致命伤。
 
有位专门接离婚案子的律师。
 
在看过了太多案例后,感慨说:
 
很多财产纠纷的夫妻,最后悔的,不是没有签订婚前财产协议;
 
而是为了金钱利益,做出了很多伤害感情的事。
 
甚至对几十年的夫妻情分,视若罔闻。
 
《我叫余欢水》中,余欢水故意损坏他人财物;
 
被行政拘留3天,需要交罚款500元。
 
他 留了老婆甘虹的联系方式;
 
结果甘虹不仅没有给他交罚款,还说不认识他。
 
寒心下场的背后,其实早有伏笔。
 
结婚前的余欢水,一个月的工资,是甘虹半年的工资;
 
他一个人住的房子,比甘虹家一家四口住的都大。
 
甘虹嫁给余欢水,是权衡利弊,是有所图。
 
可她没想到,后来余欢水出了车祸,事业一落千丈,还不如她混的好。
 
当如意算盘落空,甘虹翻脸了。
 
好的婚姻谈钱,但绝不等同于算计。
 
“领证之后,房产证上要不要加对方的名字?”
 
我听过最好的回答是:
 
对于一方来说,因为爱,我愿意房子分你一半;
 
而对于另一方而言,因为爱,我不在乎房产证上是否有我的名字。
 
谈钱不翻脸的情侣,才有资格走进婚姻。
 
英国一家理财网站的调研显示:
 
平均每对夫妻,每年会因为钱的问题争吵39次。
 
更别提金钱观不匹配的情侣,一旦走入婚姻,会发生多少矛盾。
 
我见过分割财产超2000万的离婚案;
 
也看到有的情侣,为200块钱撕破脸。
 
“到了那一步,手纸都要分。”
 
他们未必没有真心爱过,只是在现实面前,还是输了。
 
我爸妈结婚那个年代,两个家庭都不富裕。
 
但我爸结婚前,就给我妈交了底。
 
结婚后,更是从来没说过“我的钱”这句话。
 
相爱意味着分享和分担,钱代表着信任感。
 
婚前越是捂着不敢讲,婚后越是容易出问题。
 
曾经我跟我爸一起看《寄生虫》,里面有一句台词:
 
“钱就是熨斗,能熨平生活的一切褶皱。”
 
我爸笑了笑,说了句:
 
“因为生活的大部分褶皱,都是钱造成的。”
 
爱情可以让你的婚姻,充满情趣和浪漫;
 
而钱,可以决定这种情趣,能维持多久。
 
愿意跟你谈钱的人,未必是图你什么;
 
而是不想日后因为谈不起钱,而伤了感情。
 
成年人的婚姻最怕“穷”;
 
怕你心穷志短,没有担当和承担。
 
怕对方已经接受了你的条件,你却无心奋斗改变。
 
怕爱情的小船,终究接不住现实的巨浪。
 
如果你也认同大方谈钱,可以在文末点个“在看”。
 
成长的方向是独立人格,进步的标志是自由宽容。
 
不被金钱奴役的第一步,就是成为它的主人。
 
希望大家都能于爱情中看清现实,于婚姻中保持初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