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很多家长的习以为常,却是孩子面临的精神虐待(1)

近期,33岁大学生在家啃老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范成金大学毕业至今,已经十年了。

 

十年时间,同班的同学都可以从职场小白晋升到管理层了,但范成金却天天待在家里,不上班,不工作,这让她年迈的父母也非常着急。

 

当记者去采访时,遇见了正在和母亲争论不休的范成金,双方的情绪都非常激动。

 

范成金指责母亲:“从小到大,无论我做什么,你都在打击我,总说我要能成事,你就给我跪下,要么就是你要能成事,狗都能成事。”

 

老母亲面对范成金的指责,并没有出口否认,言语间也没有一丝懊悔,只是反复地说:“不要总翻旧账,你都33岁了,不出去上班,好意思吗?”

 

很难指责这对母女谁对谁错,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母亲这样长期的打击和否定下,范成金慢慢失去了信心,也不想做任何努力,因为她明白,不论她做什么,在妈妈的眼里都是一事无成的。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再优秀的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父母的精神施虐式教育之下,很难真正身心健康地长大,更别提收获快乐、想要的人生了。

 

 

1.

父母可能是我们生活中那个最善于精神施虐,却不自知的人

 

说起虐待,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身体上的虐待,而常常会忽视了另一种更隐蔽的虐待——心理虐待。

 

在心理学中,心理虐待是指施虐一方使用长期的精神暴力、言语暴力、情绪暴力,通过羞辱、无视、孤立、冷战、贬低、咒骂、威胁、污蔑、中伤等方式,对受虐一方的精神和心灵造成严重伤害的一种行为。

 

在知乎上,就有不少网友谈起自己童年时候的痛苦记忆,而这些记忆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

 

【经常被自己妈妈打击,长得这么丑,一点不遗传我。】

 

【是否无论考试考的多好,进步了多少,爸爸从不夸奖,反而说你有什么好骄傲的。】

 

【父母总是用“你真没用” “你这样的做什么都做不好”等类似话语否定我。】

 

【当你和父母提出他们对你不好的举动想通过沟通去改善时,父母不但不沟通,反而会说“你怎么还和我们记仇?”】

 

这样的语言,每一句都像扎在孩子心里的刺,看起来皮肉无恙,却会在某个阴雨天隐隐作痛。

 

网友孟叔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过年,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MP3,在姥姥家吃完团圆饭,我在房间里带着耳机跟着哼歌,结果摘了耳机,客厅里坐着的妈妈当着全家人的面,嘲笑我唱歌真难听。”

 

“从此之后,那个MP3孟叔就再也没用过,也没有再唱一首歌,每次公司有活动让我唱歌的话,紧张冒汗都是轻的,严重的话腿都会发抖。”

 

用孟叔自己的话说:我都30岁了,这道坎都没有过去,你们觉得孩子会怎么样呢?你们还会觉得所谓的阴影,只是无稽之谈吗?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

 

作为父母,可能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这些言语上的打击和中伤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多严重的阴影。

 

然而那些心理虐待带来的伤害,虽然不像拳打脚踢那样留下身体上的伤疤,但足以令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伤痕累累。

 

那种精神摧残,是毁灭性的。

 

它可以让一个原本身心健康的人厌恶自己、厌弃世界乃至对人生绝望——却还不自知。

 

它会让你的情绪全面崩溃,让外人看起来并觉得你才是“有病”的那一个。

(未完待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