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拉康,从模棱两可到困境》导读1

《拉康,从模棱两可到困境》导读

作者: 弗朗索瓦兹·鲁斯唐

译者:陈全

 

在这本小册子中,前耶稣会会士弗朗索瓦兹·鲁斯唐做了一项道明会式的工作①,不过标题却很宏大:《拉康,从模棱两可到困境》(Lacan, de l’équivoque à l’impasse)。

关于这个严肃的主题,任何一个作者都得写上四五百页才行,然而鲁斯唐简朴严肃得像一个西多会修士,省下了一些套话和礼节,全书一共118页,但是却在很多评论家之间广泛流传。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言简意赅,只要稍不留神就容易失去头绪。

当然,鲁斯唐不可能用118页抨击拉康的全部作品,但是他还是向拉康理论提出了几个严肃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他只选取了拉康的十多本作品,并抨击了这位主人的理论的几个主要概念,尤其是“无意识像语言一样构成”和三界中的实在界。

鲁斯唐对于拉康的主要指责是,后者的概念缺乏清晰的定义,新的说法导致了读者的理解困难,从而迫使读者又返回到先前的作品之中。不知是不幸还是有幸,缺乏清晰的定义也使得每个人都能修改这些概念为自己服务。这里不得不提到纳西奥(J-D Nasio)的名言“Lacanmien②”,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方式理解并整合拉康的作品。然而本书的标题是很严格的,因为它质疑着,是否真的存在某种能够说出“这个无法言表的无意识是什么”的模棱两可之物。拉康确实想要严肃地陈述这个问题,但他还是在含糊其辞。至于说困境,即使拉康成立的学校在他死后分裂成了十多个组织,可以说,他的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生产性的财富,产生了数个研究的方向,但是这并不妨碍鲁斯唐去剖析拉康理论的现实困境。

构成拉康学说根基的几个矛盾在这部作品中显现了出来。当然,就像拉康常说的,精神分析是一种实践,它只能被传递而不能被教学,尽管费伦齐1919年尝试在匈牙利大学进行过短暂的教学。可是,拉康不是发明了精神分析中的数学吗?这就是说,精神分析的知识是可以被客观化的,它也应该变成可传递的。拉康的学校解散后,后来的机构现在开始出产精神分析的研究生,在大学的精神分析部门开展了精神分析课程。在拉康活着的时候,这个持续的教学就已经出现了:1969年,在弗洛伊德事业学校的领导下,巴黎第八大学建立了精神分析部分。当我们将精神分析放在大学中教学时,自然会想到拉康著名的四大辞说,拉康将分析家辞说和大学辞说对立起来,并且很少提到后者的例子。那时还有不少的拉康派鼓吹着大学的死亡。​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