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十三章 技巧中的治疗、关系5


三 以技术用语来讨论关系

 

各种互动的关系层面可以用技术上的、精神分析的术语来理解,即使它们无法根据非个人的技巧原则来加以事先计划。了解治疗中个人的与其它的元素是有用的。

   

精神分析的技巧必须靠治疗者将治疗中出现的所有事情都考虑成是来自患者内在生活,也就是来自内在的自体与客体影像。当治疗者作为患者生活中的外在客体时,个人关系就会浮现出来。转移、投射与投射认同都是用来找出这些内在与外在因素时所必须的技术用语。

    

Freud首先发现患者是如何地将自己对早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感觉转移到分析师身上。以客体关系的术语来说,转移就是将内在客体影像投射到一个外在客体上。多数的治疗者不认为转移是一种投射。他们有时候以转移这个字来暗指一种像是投射认同的现象。我以转移来表示客体影像的外在化,而用投射来表示自体影像的外在化,投射认同则表示自体客体影像的外在化或是其它部分的投射。这种区分会使人误以为各式各样的过程是可以清楚区辨的,然而,实际上观察到的互动却总是更为错综复杂的。

   

我们现在可以用这样的术语再次检视P.H.和治疗者之间的互动。她以自己对早期重要客体——她的父母——的经验看待治疗者。她希望得到他的安慰,然而她又预期他不会满足自己。她对预期的拒绝感到挫折。她抗议说她没有生气,不过觉得无助而且渴望安慰,就如同她对父母一样。在治疗最后,她恳求更多的保证与建议,即使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如此一来,她把治疗者当成自己还是小孩时对待父母的方式一样来对待。当治疗者指出她小时候被期望过早独立时,治疗者部分地诠释了这种转移关系中依附与放弃的部分。他把其中关于就寝时间明显具有的性暗示,留到以后的治疗时段再处理。这种转移的评论是种技巧上的介入。  

   

P.H.把医师当成内在客体影像,同时也把他当成自体影像。转移与投射认同在互动的不同层次同时发生。她不只是以对待自己父母的方式对待治疗者,同时也以她的孩子对待她的方式对待治疗者,要求他给她多一点时间。藉由如同自己孩子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治疗者,她投射自体影像的某部分到治疗者上。她把治疗者摆在自己的母亲角色上,然后从治疗者身上引发与她相同的感觉。在治疗终结时她想要留给治疗者的感觉是挫折感,罪恶感与担心。如同她在转移关系中所做的一样,当治疗者说:“或许,正如你的孩子对你要求的,你希望我对你例外,如此一来你不会觉得孤独?”时,治疗者正是在诠释此种投射认同。此时,可以再加入一个对于投射认同更为完整的诠释,“当你要我给建议,你看起来很期待,而且似乎相当了解我会提出解决你困境的答案,而不是帮你自己找出解决之道”。治疗者并没有要将所有可能的诠释一次全部说出,因为,先不考虑其它,如果他这么做,他会让患者误认为她的确需要很多协助而且自己没办法找到解决的方法。

   

治疗者在患者心中不只是个内在的客体影像或自体影像,他同时也是一个和她一起坐在会谈室里,真实的外在客体。当他平静下来,仔细地注意着她,但是没有满足她所有的需求,她内化这部分的行为,认同它,并且以类似的方式行动。她把治疗者的行为纳入内在世界中。

   

以技术用语而言,她将自己的客体影像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并且也将她的自体影像投射到治疗者身上。因为她将他看成一个真实、外在的客体,这些被转移与被投射的内在影像将治疗者当作是一个人(a person)般地接受他的某些部分。如同一张幻灯片投射到另一张图片上然后再拍下来,一张合成图片就此形成了。这种新的合成有多少意义就必须视洞察力而定,也就是说,自我对于合成图片进行整合与分化时有多么彻底。当她再次内化这个新的、已改变的客体影像并且认同它时,她内在的自体与客体世界就改变了。

 

角色示范的本身是否足够是值得怀疑的。没有治疗技巧的个人关系在过去就证明是不够的。她以前一定遇到过关心她而且是既坚定且会照顾人的人;但是她不容许自己接纳这种新的关系,因为她害怕自己投射到他们身上的内在影像,因此,她保持距离。在她能够内化这些经验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地诠释她的投射与转移。她对于早先客体——父母——的憎恨转移到新的客体上,而此种憎恨干扰了内化新经验的的能力,如果这些憎恨没有透过诠释被辨识出来,她可能没办法接纳在治疗中“真实”的元素。她对治疗者的转移性感觉——如同对父母一样,对让她独自一人用以前的方式奋斗,或是让她沉陷在对治疗者扭曲的知觉中——以至于没办法感受到治疗者的帮助。如此一来,她可能不会将治疗者的态度与行为看成是自己一个新而有益的部分。所以,我们会看到,个人关系与对转移和投射所做的技术性诠释之间彼此互相助长与增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