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之间』第十三章 技巧中的治疗、关系8
六、同理
同理(empathy)是治疗脉络的另一个重要成份。它促成治疗关系里的抱持与包容。同理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沟通工具:它提供治疗者一种深入且敏感地了解患者的方法,而且当治疗者作出同理的评论时,它也提供了隐微而不显眼的诠释功能。同理的第三种功能是它在个人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下列案例将说明同理的三个向度:来自患者这方的沟通(communication from the patient),向患者传达的沟通(Communicationto the patient)以及个人关系。
K.A.是个十七岁女孩,在违反她的意愿之下由养母转介来接受治疗。她在第一次会谈的一开始就表示心理治疗者看起来有多可笑、没用、无能。“你和其它人一样”,她说,“不过我让我母亲将钱浪费在你身上,直到我十八岁。然后我就可以没事了”。
“如果妳拒绝接受我的治疗,会发生什么事?”他问道。
“她可能会把我送到医院——我打赌你会和她一起去。你们一模一样”。
治疗者仔细地倾听患者的抗议。虽然情绪并没办法真正地越过个人的界限,但他感受到自己接收了她的气愤。更准确地说。患者的话语、声调与举止让他恼怒。他想帮这女孩的忙,而她却拒绝他。更糟的是,她贬低他。治疗者也很想拒绝这个患者,就让她自作自受而不要再费任阿苦心。“等她准备好了再来接受治疗,或许是五年以后”。
他没有随冲动行事,反而运用人际间投射认同的概念理解到,患者无意识地激起他的情绪,治疗者把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上想象她会如何感受;他同理她。他投射自己的自体影像到患者身上,并认同这被投射出去且目前暂时和患者的客体影像融合在一起的自体影像,并且试着更为深入地了解她是如何感受的。同理和投射认同类似,虽然有作者认为它比较不强烈,而且也比较没有那么不由自主。
她继续生气地说话。治疗者插嘴说,“难怪你会生气。你被迫来看我。如果你留下来接受治疗,你会觉得被打败与被支配。如果你离开而不接受治疗,你怕会发生更糟的事。我也是进退两难。如果我接受你这个患者,我就变成压迫你的那一方;如果我让你继续这样,却又变成是我放弃你。或许你会觉得被拒绝、被抛弃”。
K.A.的确深深地感受到被抛弃。三岁时,她因为母亲的忽略而被带离开家。她有一个安稳的寄养家庭,直到她十四岁,因为她叛逆的行为被公立学校退学。她的养母送她到了治疗性的寄宿学校,同时接受心理治疗。两年半后,她回到家。接下来的一年里,她在功课、交友以及行为方面表现良好。当她的男友和家人搬迁到另外一个城市后,她开始忽略课业、吸食大麻而且拒绝遵守宵禁时间。
作为一种获悉患者的方式,同理可以用科学思考里常用的归纳过程来分析(Hamilton 1981)。这依靠治疗者对患者的观察、对自己感受的观察、其它人(包括婴儿)在情绪上会如何反应的知识,以及比较并对照所有这些观察里的相似处。我称这些相似处为关联性(relatedness)。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