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2)
接上篇...
然而,讨好者真的会在他人的眼光中得到所谓的认同感吗?
答案是否定的。

剧中的深海晶不仅仅需要付出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帮周围的人们解决问题,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这样做根本不讨好。
越讨好别人,别人就越把你不当一回事,反而会越看不起你,觉得你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
对于讨好者本身而言,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鼓励和关注,更加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甚至,一旦当别人习惯性地踏入你自身的边界,只要你表达拒绝或排斥,便更容易受到别人负面的评价,更没有什么认同感可言了。
因此,想要改变生活中无数个“被动”时刻,摆脱讨好型人格对自己的控制,关键还在于我们本身对自我的认知方式。
记得《奇葩大会》有一期,蒋方舟在节目中分享自己改善讨好型人格的方式:
一个人到东京待了一年,把自己完全放逐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因为没有朋友和社会关系,所以也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
她每天写日记和看展,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关注自己身上,在这种完全关注自我的生活中重新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需求。
学着将认同感的来源从外部转移到内部,建立自己的审视标准,学会接纳自我的优缺点,要知道,较高级的讨好,是讨好自己。
试着去察觉自己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活成他人需要的样子。关注自己的感受,因为这比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更加重要。
当我们拥有了自我认同的能力,也就不需要再讨好别人了。
正如蒋方舟所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
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不要在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而是去赋予自我意义。
只有当我们自己在乎自己的时候,别人才会正视我们身上的闪光点,才会去真正地在乎我们。
很多人都像剧中的深海晶一样,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自信,只有去尝试改变思维方式,直视自己的恐惧,才有可能消除它。
与其小心翼翼的讨好别人,不如真实的做回自己。停止讨好别人,你会更快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