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讨好型人格(1)

较近重看了一遍《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主人公深海晶,是个30岁的职场女性,脾气好,工作光鲜亮丽,待人总是笑容满满,在外人眼里,是几乎完美的存在。

 

但同时,她也是一个重度的讨好型人格。

 

工作上,因为工作能力强,深海晶作为营业助理兼顾总经理秘书、营业经理的职位,公司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有缺口,深海晶必须*个顶上。

 

准备网络会议,改ppt,泡咖啡,订机票订酒店,这些本该是秘书做的事情,因为老板敷衍说秘书正在招,这些活就全部落在深海头上。

 

同事工作时间偷懒,抱怨自己能力不够看不懂,每次自己完不成的工作全部推给了深海晶,因为讨好型的性格,她无法拒绝,只能接受。

 

甚至,每次出了问题她都要为其他人背锅,跪下给客户赔罪,来解决同事的麻烦。

 

久而久之,因为能力强,不懂拒绝,老板和客户都忽视掉了没用的同事,直接来找他,而同事也甩锅甩得心安理得。

 

除了讨好同事,在感情上,她还讨好自己的男朋友。男友因答应前女友在找到工作之前都可以住在家里,和前女友同居长达四年。

 

当他人问起男友的同居室友时,深海也会顾及男友的面子说,同居室友是自己。

 

她善良、软弱、责任心强、不懂拒绝、逆来顺受,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那个无法拒绝别人的“老好人”,哪怕自己再累,也无法逃离这样的怪圈。

 

在剧里,有一个细节是,当深海晶在地铁上被喝多了的陌生人挤到了车窗玻璃上,她伸出袖子仔细的擦拭玻璃上的印子。

 

虽然自己已经很不舒服了,但比起自己,还是别人的感受更加重要。

 

按照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的观点,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在压力情境下,一个人忽略自己的感受,认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尽力取悦一切人和事,不在乎自己,就是讨好。

 

讨好型的人,对于人群的气氛非常敏感,擅长察觉他人的感受。即便心里有愤怒,也不常公开表达、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责任心强,经常不自知地超时工作。

 

讨好型的人,不容易拒绝他人的请求,经常担心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喜欢去照顾别人,哪怕自己因此花去许多时间,或感觉非常疲惫。习惯于跟随他人的意见,在和别人意见不同时,会尽量避免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别人越过自己的生活界限时,都会选择不说忍耐,甚至去牺牲自己的空间,硬着头皮去接受这种越界的行为。

 

完美的表现背后,其实藏着一个破碎的自己。

 

深海晶每天下班时,看到地铁轨道就有想要跳下去的冲动,她颤抖着扶着柱子,一次一次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感情上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因为男友无法处理好与前女友的关系,只能一拖再拖,在累了一天后,发出好想谈恋爱的感叹。

 

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理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但如此下去,只会让自己心理背上越来越沉重的包袱。在潜意识里,他们是被迫接受这样一种模式,但无法拒绝。

 

讨好别人的本质,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同感,所以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弥补这种心理上的缺陷,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认同感。

 

他们的内在逻辑就是:我是卑微的,我只有照顾好别人的感受,才能被爱。

 

依赖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不敢知直面内心真实的自我,在潜意识中习惯了压抑和否定,把自己放在低到尘埃的位置上。

 

只有拼命地讨好外界,才能得到认同感,得到心理安慰。

 

就像永远无法拒绝别人的深海晶一样,就算是去居酒屋喝酒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时,她依然要元气满满的微笑,生怕给别人带来一丝一毫的负能量。对她而言,别人的眼光就像一面镜子,她只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

​(未完待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