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2.关于婚姻的几个结论
所以,心理学家的基本结论就是:
长相对于我们认识一个人、开始一段关系、爱情的萌芽是特别有意义的。
外表有吸引力的男女很容易有很多短期感情的纠葛;
但对长期的夫妻关系而言,长相所产生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其中可能对丈夫的幸福感会有些影响;
但对妻子的幸福感而言,丈夫长得怎样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影响)。
因此,如果非要对选择配偶给岀一条建议的话,我的劝告是:女孩子不应该特别在意追求那些比自己“异性吸引力”高的男人。
因为根据已有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他的外貌对你的意义其实并不大,而你的外貌却会对他有微妙的影响。不要太担心鲜花插在“牛粪”上,“牛粪”会很开心,鲜花其实无所谓。当然,理想的状况还是外貌相当、佳偶天成,无险无虑,皆大欢喜。
另外,金钱对于我们婚姻质量的影响,好像也不是那么大。
已有的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和婚姻质量的关系在于:
对于收入比较低的夫妻来讲,金钱有比较大的影响,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然而,在家庭年收入超过了七万五千美金之后,家庭收入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就明显地消失了。
甚至还有研究发现,收入的增加与社会压力以及社会孤独感的增加,反而存在正相关。
同样的结论也可以引申到人生刚刚起步的年轻人,刚开始的经济收入对婚姻质量肯定是有一些影响;但是,当合并起来的家庭收入超过七万五千美金之后,这种影响就会产生边际递减效应,收入的影响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钱不是不重要,但也只是暂时重要,对没钱的人重要,对穷怕了的人重要。
长期而言,金钱在婚姻关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个人幸福的重要性并没那么重要。
3.什么决定了婚姻质量?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变量能够较好地预测婚姻关系的质量呢?
现在看来,心理学家的结论实际上和我们的母亲们一直以来就在告诉女儿的那个秘密是一致的,即“嫁一个好人”。什么样的人算是好人?有没有一些可以评估的指标帮我们确定呢?
心理学家认为,有,而且还很准。这就是人格心理学著名的 “大五人格”中的亲和度指标(Agreeableness)。
“大五人格”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McCrae)等人提出来,用来描述人类个体差异的一种被广为接受的理论。研究者通过词汇学、行为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发现了可以用来概括人类所有个性差异的5种人格特质。
其中与婚姻关系、幸福感有密切联系的是“亲和度”。
亲和性得分高的人通常善解人意、热情周到、友好大方、乐于助人;
他们对人性往往有比较乐观的看法,相信人是诚实、正直、值得信赖的,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持有积极心态的人”。
具有亲和性的人往往偏向用积极的眼光看他人,而且对别人的需求和看法也比较敏感。因此,这样的人比较容易被社会接受,讨人喜欢。
亲和性强的人,在夫妻关系中的表现,比如“在性生活和性行为方面”更容易让对方感到舒服和快乐;也更敏感于使对方满足和愉悦。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理想爱人。所以,根据心理学研究,这样的婚姻质量可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田代教授对168对夫妇的长期追踪研究就发现,那些亲和度得分高的夫妇,经常表露岀对对方的喜爱,同时容易有一些罗曼蒂克的浪漫幻想,及对自己配偶的美化,这些甚至比爱情更能够预测夫妻之间良好的婚姻关系。
爱情常变化,性格很难移;体贴是密诀,长守两相依。
看来中国母亲们的直觉还是正确的,找个性格好的男人。他们更愿意关心、照顾自己的太太,他们也更愿意做出自我的牺牲,更敏感并且更体贴。而这与少女们所追求的相貌、成功、财富、彪悍、勇敢等所谓的男性魅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性格好的男人,往往不性感、不惊心动魄,但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是体贴照顾的好伴侣,通常有一种能穿透心灵的魅力。同样,亲和力高的妻子,也是男人一辈子的福气。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其他的人格特质都有可能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比如我们常关注的智商、情商,以及奋斗精神,都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而亲和品质是很少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所以,它对于长期的婚姻关系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亲和性高的人,才是你应该结婚的人。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对婚姻关系较有伤害?
根据田代的研究发现,神经质(Neuroticism) 往往是婚姻关系较大的性格杀手。因为这样的人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常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