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拖延、动力不足?这一点是改变的关键
最近,很多人都开始了自己在家办公、孩子在家上课的生活。
除了一丝新奇,让人感觉更强烈的是——“效率真的太低了!”
-
好困,起不来,再睡5分钟好了!
-
好累,等会再洗碗好了,不想动!
-
好吵,为什么孩子又在看电视,工作不了了!
很多人拖延、不想动的时候,理由总是一抓一大把,甚至掉了一根头发都能纠结半天,特别浪费时间。
拖延症,和网瘾、社交恐惧症一样,已经成为蔓延在现代都市里的一种流行病。
他之前在准备考一个专业证书,如果拿到那个证书,就可以加薪,还可以列入单位的升职名单中。
他做了一份详尽的半年学习计划表,按照他的计划,如果真的严格执行下去,通过考试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是他却并不能如自己所愿投入到复习中去,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会打断他。
-
朋友聚会,安慰自己“一天不复习没关系”;
-
打一晚上游戏,安慰自己“这是适当休息”;
-
去旅行,安慰自己“旅行是早就计划好的”;
-
......
而实际上在他备考的这段时间里,他也一直活在对自己的指责里面。
心理学认为,很多人的拖延症来自于父母的养育模式,如果父母习惯压制,那孩子只能学会放弃。
比如我朋友,他从小到大不管做什么,父母都会在旁边喋喋不休:
人生最大的噩梦之一是,身边有一个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要纠正一下。
并且,要你必须按照他的来,否则不罢休,一件小事的纠缠,都能发展到要你死或他自己去死的地步。
所以,在他意识到不管怎么努力,怎么选择都会被父母否定后,他发展出了拖延模式——在完成父母期待的过程中,他总会“想法设法”地把事情拖到最后时刻再来交差。
头脑指挥不了身体,因头脑是父母的意志,身体才是自身意志。
而在往后的岁月中,他在无意识中也一直延续了这个模式。
上班迟到、约会迟到、错过飞机......习惯性的拖延让他的人际关系,职场升迁都陷入了混乱。
而这些,都是为了找到自己可控的节奏,维护自己不失控的感觉。
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关系、与世界相处息息相关又至关重要的议题。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一种精神能量,它可以驱动我们学习、改变、行动。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优秀卓越症、强迫症、归罪论、阴谋论、诛心论等等,其实都是自恋发展受阻导致的。
武志红说,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一直谈自恋,并不是想说,自恋是错的,而是要去认识接纳它,毕竟作为生命动力,需要是疏而不是堵。
武老师自己也承认,他在专注这个议题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看到自己也深陷自恋之中,它的很多幽微奥妙的变化,在他身上都可以看到。
但也因为对自恋的深入研究,让他得以对人性、关系等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更有意思的是,10多年来,我们发现,全能自恋是武老师最受欢迎的内容。
例如他开持续数天的工作坊,通常学员们希望多一些练习和分享,唯独讲到全能自恋,他们会觉得练习和分享是在浪费时间。
他们会说:“别做练习和分享了,你讲吧,这些内容太吸引人太好玩了!”
随着武老师对这个议题了解得越来越深,他感觉到,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讲清楚全能自恋的内容,这像是他自己的一种毕业典礼。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