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总是拖延、动力不足?这一点是改变的关键

 
不知不觉,已经2月份了。
 
最近,很多人都开始了自己在家办公、孩子在家上课的生活。
 
除了一丝新奇,让人感觉更强烈的是——“效率真的太低了!
 
究其原因,大部分时候是:拖延
 
  • 好困,起不来,再睡5分钟好了!

  • 好累,等会再洗碗好了,不想动!

  • 好吵,为什么孩子又在看电视,工作不了了!

 
 
很多人拖延、不想动的时候,理由总是一抓一大把,甚至掉了一根头发都能纠结半天,特别浪费时间。
 
拖延症,和网瘾、社交恐惧症一样,已经成为蔓延在现代都市里的一种流行病。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曾经和一个资深拖延症朋友聊过这个话题。
 
说起拖延,他表现出来的都是对自己的深恶痛绝。
 
他的拖延症到了什么地步呢?
 
他之前在准备考一个专业证书,如果拿到那个证书,就可以加薪,还可以列入单位的升职名单中。
 
他做了一份详尽的半年学习计划表,按照他的计划,如果真的严格执行下去,通过考试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是他却并不能如自己所愿投入到复习中去,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会打断他。
 
比如,
 
  • 朋友聚会,安慰自己“一天不复习没关系”

  • 打一晚上游戏,安慰自己“这是适当休息”

  • 去旅行,安慰自己“旅行是早就计划好的”

  • ......

 
结果显而易见,他当然没有通过专业考试。
 
而实际上在他备考的这段时间里,他也一直活在对自己的指责里面。
 
这是很典型的拖延了。
 
一边拖延不做,一边有个声音在责怪自己。
 
心理学认为,很多人的拖延症来自于父母的养育模式,如果父母习惯压制,那孩子只能学会放弃。
 
比如我朋友,他从小到大不管做什么,父母都会在旁边喋喋不休:
 
  • 学写字:“你的姿势不对,看我给你示范”
  • 买衣服:“听我的,这件好”
  • 考大学:“听我们的,报这个才对!”
  • 房子装修:“我都已经帮你选好了”
  • 找工作:“考公务员才是正途”
  • ......
 
这种充满窒息感的干预让他不堪重负。
 
武志红老师说:
 
人生最大的噩梦之一是,身边有一个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要纠正一下。
 
并且,要你必须按照他的来,否则不罢休,一件小事的纠缠,都能发展到要你死或他自己去死的地步。
 
所以,在他意识到不管怎么努力,怎么选择都会被父母否定后,他发展出了拖延模式——在完成父母期待的过程中,他总会“想法设法”地把事情拖到最后时刻再来交差。
 
他的拖延症这种感觉就像是为了和父母的意志对抗
 
头脑指挥不了身体,因头脑是父母的意志,身体才是自身意志。
 
于是,身体通过拖延,对抗头脑里父母的意志。
 
而在往后的岁月中,他在无意识中也一直延续了这个模式。
 
上班迟到、约会迟到、错过飞机......习惯性的拖延让他的人际关系,职场升迁都陷入了混乱。
 
在他这里,我们可以发现:
 
拖延,其实是自我保护的防御空间。
 
拖延,其实藏着做自己的渴求。
 
拖延,其实是表达“我想说了算”的欲望。
 
而这些,都是为了找到自己可控的节奏,维护自己不失控的感觉。
 
而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恋。
 
说到自恋,它是心理学的核心议题。
 
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关系、与世界相处息息相关又至关重要的议题。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一种精神能量,它可以驱动我们学习、改变、行动。
 
比如,拖延,其实就是自恋发展受阻的一种表现。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优秀卓越症、强迫症、归罪论、阴谋论、诛心论等等,其实都是自恋发展受阻导致的。
 
无法发展出健康的自恋,这些问题将一直缠绕着我们:
 
  • 对自己:

  • 过度渴求完美;
  • 害怕质疑,只爱赞美;
  • 过度拖延、执行力不足;
  • 无法享受当下;
 
  • 对亲人:

  • 渴望亲密,无法深入
  • 控制欲强,容易暴怒
  • 压抑想法,沟通困难
 
  • 人际交往:

  • 唯我独尊,嫉妒、敌意
  • 缺乏同理,无法深入交往
  • 过度在意外界评价
  • 过度归罪他人
 
武志红说,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一直谈自恋,并不是想说,自恋是错的,而是要去认识接纳它,毕竟作为生命动力,需要是疏而不是堵。
 
武老师自己也承认,他在专注这个议题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看到自己也深陷自恋之中,它的很多幽微奥妙的变化,在他身上都可以看到。
 
但也因为对自恋的深入研究,让他得以对人性、关系等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更有意思的是,10多年来,我们发现,全能自恋是武老师最受欢迎的内容。
 
例如他开持续数天的工作坊,通常学员们希望多一些练习和分享,唯独讲到全能自恋,他们会觉得练习和分享是在浪费时间。
 
他们会说:“别做练习和分享了,你讲吧,这些内容太吸引人太好玩了!”
 
之所以这样受欢迎,是因为这些内容戳中了大家的心:
 
一开始觉得,啊,我身边有这样的人,
后来发现,哎呀,说的不正是我吗!
 
随着武老师对这个议题了解得越来越深,他感觉到,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讲清楚全能自恋的内容,这像是他自己的一种毕业典礼。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