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你的好脾气,毁了你们的关系(1)

 

 

01 
说不出的愤怒,毁了他的工作
 
有一位朋友,他的能力很强 ,但事业发展一直不是很顺。
 
他身处核心岗位,所有同事都要他提供支持。
 
合理的支持自然不在话下,但问题是不合理的要求,他也没办法拒绝。
 
每次听到不合理的要求时,他不是没有愤怒,内心千万只草泥马,最后脱口而出的却是一句“行吧”,然后尽力做到最好。
 
他觉得当面驳斥很不体面——不是一个好下属和好同事。
 
但妥协一旦发生,就一发不可收拾。
 
更糟糕的是,没人因此承认他的价值。
 
在同事眼中,他只是一个帮的上忙的好人,最后成绩只归功于自己,不提及他的支持;
 
在上司眼中,他是一个好用的员工,所以总是不顾现实条件,增加更多的要求和更难的任务。
 
在这种无止尽的越界下,他越想体面,就越难受。
 
三番四次的忍耐让他憋屈到了极点,但,他从不表达。
 
最后,在一次会议中,面对正在给他提要求的上司,他愤然提出了离职。
 
而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以同样的理由离职了。
 
 

 

02 
愤怒无能者如何泄愤?
 
酒过三巡,他跟我聊完了这件事,我很惊讶,为什么宁愿委屈自己,甚至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都不直接跟别人说出“我拒绝”和“我很愤怒”,来捍卫自己呢?
 
他觉得愤怒不应该说出来,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甚至,他期待别人自己做好,不要越界。
 
他说:我不会对人生气,我只会对人失望。
 
所以一次一次就压了下来。
 
但就如弗洛伊德所说的——压抑的情绪并不会自己消失,而是通过另一个方式爆发。
 
于我的这位朋友而言,就是直接用斩断关系——离职的方式 ,来发泄他覆水难收的愤怒。
 
而在日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愤怒无能者,用的是以下两种曲线救国的招数——
 

 

 ① 让第三者,代替他们表达。
 
一个妻子生了丈夫的气,她可能憋着不讲,等待丈夫自己发现。
 
但如果丈夫没发现,那么她可能会去找闺蜜表达自己的委屈,希望闺蜜能跟她同仇敌忾。
 
本届奥斯卡热门影片《婚姻故事》,就给我们讲述关于婚姻与恨的故事。
 
影片中,妻子妮可与丈夫查理是戏剧届的金童玉女,在同一个剧团工作,妮可作为女主角,查理是编剧,两人陷入热恋,而后进入婚姻。
 
但结婚了几年之后,他们选择了离婚。
 
值得一提的是,走离婚流程时,表面上夫妻两很和气,转头妻子却悄悄地找了洛杉矶最好的离婚律师,为她争夺抚养权和更多的财产。
 
在与女律师的交谈中,观众才开始知道妮可想要离婚的原因:
 
1 查理出轨工作室女同事;
 
2 查理是一个自私的人,只沉迷于自己的事业;
 
3 自己在关系中没有被看见:妮可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查理却没有为此感到喜悦,只是看到了可以用妮可的片酬资助自己的工作室。
    
 
从她的独白里面,很容易感受到她对查理的
 
但奇怪的是,当她面对他时,却是一脸温和
 
前一个镜头她在跟离婚律师痛诉查理;
 
镜头一转,两人相遇,妮可却若无其事说着赞美的话。
 
原来,妮可不曾跟查理表达过真实的感受,她一直藏着掖着,想做个体面的妻子。
 
就连丈夫出轨这么值得发泄愤怒的问题,她也活生生憋了下去。
 
她的怒气不从她的口中发泄,却换了个出口,在女律师的控诉中表露无遗。
 
与妮可的温和相对的是那个女律师的咄咄逼人:在法庭上一条条数落查理,痛斥他不是一个忠诚的丈夫,也不是尽责的父亲。
 
妮可觉得自己的职业发展被查理低估,于是律师就替她感伤她的牺牲。
 
就连出轨这件事情,都是要律师帮忙说出口:
     
 
在妮可眼中,发怒=疯女人。
 
因此,她一直难于开口的愤怒和无法扮演的“疯女人”角色,全部都通过律师这位第三者展示出来。
 
女律师不仅是她离婚案的代理人,更是她泄恨的代理人。
 
然而正如“清官难断家务事”,旁人的批评,没有办法解决夫妻二人实际产生的问题。
 
妮可的律师肆意抹黑查理,但这并不能给到妮可解脱感;
 
而查理的律师也不遗余力地尝试证明妮可也有错。
 
两个陌生人的介入让夫妻俩都陷入了崩溃的状态。
 
最后他们都痛恨彼此的律师。
 
那时候妮可才明白,自己的恨,只能自己表达。
 
 ② 让对方尝尝痛苦的滋味。
 
曾奇峰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他有一次要到上海参加会议,正好遇到修路,走哪堵哪,本来10分钟的路程堵了2小时,让他与同事在车里面很焦灼。
 
如果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他会顺利描述自己的焦灼,然后负面情绪就会消失了一部分。
 
而如果一个人没办法用语言说清楚,他想的会是把你扔到那个城市,让你感同身受他所受到过的痛苦。
 
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是后者,发泄不出来愤怒,却悄悄制造着各种麻烦让身边的人感受同样的愤怒。
 
妮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惩罚查理。
 
妮可觉得,过去查理低估了她的事业,也因为婚姻、家庭被迫拒绝了很多本来属于她的机会。
 
她坚持要在洛杉矶打官司,逼迫查理每周都要从纽约飞过来,花大量时间和金钱,也无法顾及在纽约的工作室。
 
 
在争夺抚养权大战里面,查理两地奔波,自然没有办法照顾好儿子亨利。
 
而妮可尽可能地对亨利好,一起过节日,组织家庭聚会,让亨利感受妈妈这边的生活更好。
 
儿子感受到在两边生活体验的巨大差距,对爸爸说出了“宁愿回去跟妈妈一起生活”的话。
 
这让查理觉得非常难受——明明自己抛下了重视的工作,学着营造父子时光的细节,但还是比不上妮可。
 
在这一刻,两人的位置发生了转变。
 
查理也被迫经历妮可当时的感受——自己明明很努力,但总是不被看见和欣赏。
 
在婚姻里面,查理让妮可遭受的痛苦与自我怀疑;
 
在离婚时,妮可让对方感同身受。
 
可事实上,惩罚查理,妮可并不好受。
 
她的愤怒,并没有因为报复而得到完全的释放。
 
原因在于,查理依然无法理解,为什么妮可会做这些事情——
 
他不知道妮可是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认为妮可在扮演一个受害者。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