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动力
当你不被过去和未来束缚时,你就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因为在当下的这一刻,你始终是有选择的。
下一个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如何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你可以试试一个被称为“可视化冥想“的技术:
“想象五年后/十年后的一个平凡的一天,你睡醒,要开始一天的生活。不去考虑能否实现的可能性,用你心中最为理想的方式,幻想那一天的生活。
这个简单的冥想能够告诉我们你对生活的价值取向:你喜欢的生活是热闹的还是安静的?是稳定有规律的,还是充满新奇的?你喜欢做重复的工作,还是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Harris (2019) 指出,价值不等于目标。价值就像指南针,是一个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方向,目标则是我们在生命过程中想要获得或完成的事物。实现目标的努力可能会失败,却不会抹煞价值的取向。
价值远比目标更强有力,它是能持续推动你做出行为的东西。比如说你想要某一份工作,这是一个目标,但你希望做一个高效、自我挑战的工作者,就是一个更长久的价值取向。你可能没有获得某一份特定的工作,但这不会改变你认可的价值取向。
我们必须充分尊重自己的价值取向。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在几十年前就指出,哪怕是一个再渺小的个体,也有寻求自我发展的本能动力,并在我们的体内早已沉睡着能够带我们走向发展更高阶段的潜能。
因此,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取向都是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向着自己认可的价值发展,我们体内的潜能和动力才会被源源不断的激发。
你可以尝试用以下三个问题梳理你的价值和设立你的目标:
步骤一:我想要选择努力改变的生活领域是(请勾选一个或两个,不要多选):工作、健康、教育、社会、抚养方式、亲密关系、家庭、精神、社团、环境、休闲、个人成长。
步骤二:目标背后你的价值取向是(在选择的生活领域中):(比如说幸福的家庭,或者持续的工作能力成长等)
步骤三:依次写下关于这个目标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一年内),和直接目标(24小时内就可以执行的第一步)。
具体的:将你的行动具体化,即何时、何地、何人、何物、做何事。例如,当目标模糊和不具体时:“我会花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而当它具体时:“我会在周六”“间与孩子相处。”而当它具体时:“我会在周六下午和孩子一起去公园打棒球。”努力将目标具体化,以便确认你是否做到了。
有意义:你的目标不应该是从出于迎合一些规则、或者取悦他人、或者用来逃避一些其他你真正在意的痛苦。这些原因都说明它们对你没有真正的价值。只有符合你价值取向的目标才能给你持续行动的动力。
·现实的:目标应该是现实可行的。考虑你的健康、时间冲突、经济状况,再看看是否有能力实现目标。
事实上,你不用太在意目标是不是完全实现了。研究指出,哪怕只是通过设立目标,你还是能够越来越靠近你想要的价值——因为通过设立目标你会梳理你自己,从而更有意识地做出一系列贴近自己价值取向的行动。
即便目标没有达成,通过目标的梳理和对价值的坚持,我们仍然或早或晚,会到达想去的地方、成为想成为的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