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之间』第六章 心理机转5
三、吸纳、内射与认同
以投射来看,内射(introjection)是最容易被了解的。投射是种分化过程。它开始于小孩觉得一种不是我(not-me)的感觉并且藉由把不愉快排除到外界或内在客体以纯化自体。内射,相对而言,是种整合过程。虽然它根源于自体与他体分化之前,内射或是纳入(taking-in),必须存在有可以纳入的未成熟自体以及有的可以被接纳后,才会出现。
客体关系文献中关于纳入过程的名词定义有些混乱。一般来说,有四个名词最常被用来讨论纳入。内化(internalization)是指把新事物包括进一个人的任何机转。在内化的范畴有吸纳(incorporation)、内射( introjection )与认同(identification ),依次逐渐复杂与成熟。本节会先着重在内射、外射的相反作用。比较原始的吸纳作用也会在此讨论。认同,除了定义之外,会在本章的稍后一节再讨论。
吸纳意谓着心理上的“吞噬”,先于明确的自体他体界限发展前。客体被纳入而消逝在未分化的自体他体母质中。生理上的类比是如同婴儿由乳房吸入温甜的母乳,母乳进入而消逝在婴儿母亲的共生一体中。Freud 在《图腾与禁忌》中所描写的吸食大麻后产生的幻想就是吸纳。我曾经讨论过心理治疗中吸纳的视觉类比并且将它拿来与观察小孩时所见的吸纳现象做比较。
在心理治疗中,一位精神病患提到他还是小男孩时,和父亲一同走路,并且模仿着父亲的姿势与步伐。“男孩子就是这样学习的,”患者说。“父亲渗透进儿子然后他们合成一体”。这位真实外在的男孩可能正在认同他父亲,像他父亲一样存在(being),而不是成为(becoming)他父亲;可是,患者以更原始的方式来看待这种互动。对他,男孩并不是行为表现像父亲,而是和他父亲融成一体。自体与客体缺乏分化。临床上,这个例子表明了吸纳被认为和吸奶的婴儿所发生的是类似对应的心理过程。正如Greenberg 与Mitchell(1983)所说“满足的经验会引起融合的幻想,挫折的经验会导致排斥、分开的想法。融合的幻想涉及‘完全的吸纳’,而成为客体的融合幻想则是后续所有客体关系的基础”。Fairbaim(1941)称之为“原发认同”(primaryidentification),可是我较倾向于保留认同这个名词以形容更成熟的过程,即 Fairbaim 所称的“续发认同”( secondary identification)。
如同其他心理过程,吸纳不会轻易地消失于婴儿身上,而只再次出现在受困扰的患者身上。数以百万计的心理健全的基督徒参加团契时展现出吸纳。在圣经中,吸纳是如此地被描述:
我的肉是真正的食物,
我的血是真正的饮料。
食我肉,而饮我血者,
住在我的里面,
我也住在他们里面。
新约圣经 约翰福音
第6章第55至56节
当内射的补充物被吸纳,内在的自体与客体都是有点分化的,所以内射的客体可以成为客体影像,而不是和自体影像融合。当 Sandler 与 Rosenblatt(1962)将内射定义为“客体表象被赋予真实和幻想的力量以及真实外在父母的权威”时,就假设至少有这种分化的程度。一个内射物是一个内在客体影像,对内在世界而言有相当鲜活的情绪力量。内射物是个客体影像,被纳入、被接受,保持完整,而非被吞噬。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