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五章 分离与个体化6

日期:2020-08-06

随着这种对单独、渺小、全能感丧失的觉察增强,此时孩童会有许多因无能而来的忿怒发作和无助感。他可能会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大发脾气。 E.F. ,一个二十三个月大的男孩,晚饭前在

随着这种对单独、渺小、全能感丧失的觉察增强,此时孩童会有许多因无能而来的忿怒发作和无助感。他可能会在遭

『人我之间』第五章 分离与个体化5

日期:2020-08-06

次阶段三:复合(1624个月) 当小孩的运动功能在发展的时候,他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在增长。实践次阶段后期以及复合次阶段开始的这段时间内,摇摆学步中的孩童似乎越来越能够包容

次阶段三:复合(1624个月) 当小孩的运动功能在发展的时候,他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在增长。实践次阶段后期以及复合

『人我之间』第五章 分离与个体化4

日期:2020-08-06

次阶段二: 实践(10-16个月) 实践次阶段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地浮现出来。Mahler 称此为实践(practicing),因为10到16个月大左右的小孩似乎很乐于一遍又一遍地操作自主型自我功能(autonomous ego

次阶段二: 实践(10-16个月) 实践次阶段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地浮现出来。Mahler 称此为实践(practicing),因为10到16个月大左

『人我之间』第五章 分离与个体化3

日期:2020-08-05

三、分离个体化阶段( 6-24 个月) 次阶段一:孵化(6-10个月) 正当小孩大约五个月大的时候,共生逐渐地混入做为分离个体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开端的这个次阶段。这个分离个体化的第一个

三、分离个体化阶段( 6-24 个月) 次阶段一:孵化(6-10个月) 正当小孩大约五个月大的时候,共生逐渐地混入做为分离个体

『人我之间』第五章 分离与个体化2

日期:2020-08-05

二、共生阶段( 2-6 个月) 第三章里,临床工作、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描绘出了成人的共生经验。Mahler 将这种类似的共生经验描述为人生第五或第六个月的时刻里真正的要素。 婴儿在

二、共生阶段( 2-6 个月) 第三章里,临床工作、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描绘出了成人的共生经验。Mahler 将这种类似

『人我之间』第五章 分离与个体化1

日期:2020-08-05

研究过有严重困扰的婴儿之后,Mahler和她的同僚开始对三十八个正常孩童和他们的二十二个母亲展开观察。这些孩童在研究开始的时候都只有几个月大。一群受过精神分析训练的研究者

研究过有严重困扰的婴儿之后,Mahler和她的同僚开始对三十八个正常孩童和他们的二十二个母亲展开观察。这些孩童

『人我之间』第四章 自我4

日期:2020-08-05

对比于 FY ,有些病人在整合性自我功能上有更明显的精神病态。 K .A.是一个十九岁的男性,出生后即被领养。他从出生开始,活动量就明显较大,对刺激也过度敏感。他很难静静坐

对比于 FY ,有些病人在整合性自我功能上有更明显的精神病态。 K .A.是一个十九岁的男性,出生后即被领养。他从

『人我之间』第四章 自我3

日期:2020-08-05

FY 是另一个暂时性自体他体混淆的例子,这个病人的整合性自我功能时常是未受损的。 这个三十四岁的妇人在第一次会谈时告诉精神科医师说,她很担心自己将要疯了。她妈妈最近刚过

FY 是另一个暂时性自体他体混淆的例子,这个病人的整合性自我功能时常是未受损的。 这个三十四岁的妇人在第一次

『人我之间』第四章 自我2

日期:2020-08-04

Jacobson(1964) 在她的《自体和客体的世界》(The Self and the Object world)中描述了自体表象的形成,把Hartmann的想法更往前推了一步。她生动而详细地描述了多重、原始的自体和客体表象分化与

Jacobson(1964) 在她的《自体和客体的世界》(The Self and the Object world)中描述了自体表象的形成,把Hartmann的想法更往前推

『人我之间』第四章 自我1

日期:2020-08-04

自我 (ego) 无法被我们主观地经验到。自我可以去感受、思考、整合和行动。自我深植于人格之中,但到今天还是没有办法被了解。我们可以从外面去测量和观察它的功能,但自我本身从

自我 (ego) 无法被我们主观地经验到。自我可以去感受、思考、整合和行动。自我深植于人格之中,但到今天还是没有

『人我之间』第三章 自体-客体4

日期:2020-08-04

如果我们每个人在与环境隔离后都会失去自体感,那我们和精神病人有什么差别呢 ? 精神病是以自体一客体的混淆(self-0bject confusion)为特征的,而每个人都可以产生这样的混淆,但却不

如果我们每个人在与环境隔离后都会失去自体感,那我们和精神病人有什么差别呢 ? 精神病是以自体一客体的混淆(

『人我之间』第三章 自体-客体3

日期:2020-08-04

人在性高潮中,会失去自体感 (senseof self) ,失去时间感、空间感,失去了分辨自己和爱人的能力,甚至失去存在的感觉(existence itself)。对成人来说,这可能是最强烈的融合经验。 当一

人在性高潮中,会失去自体感 (senseof self) ,失去时间感、空间感,失去了分辨自己和爱人的能力,甚至失去存在的感

『人我之间』第三章 自体-客体2

日期:2020-08-04

D .F.描述着一个共生经验。他和光是一样的东西,不受范围所限制,平和而统一。时间、空间和现实的稳定概念在共生状态中消失了,空间和比例都不是原来的模样。在后来的治疗中

D .F.描述着一个共生经验。他和光是一样的东西,不受范围所限制,平和而统一。时间、空间和现实的稳定概念在

『人我之间』第三章 自体-客体1

日期:2020-08-03

第三章 自体-客体 SELF-OBJECT 客体关系是自体与内在客体或外在客体之间的互动。过去对幻想 (fantasy) 的研究已经得到这样的结论自体表象(self-representations)和客体表征(object-representations)并

第三章 自体-客体 SELF-OBJECT 客体关系是自体与内在客体或外在客体之间的互动。过去对幻想 (fantasy) 的研究已经得到这

『人我之间』第二章 自体2

日期:2020-08-03

那是我这就是客体关系理论里自体的意义。由于这种那是我的经验可能会有许多变化,我想再多举些例子。 B.G. ,一个三十岁的男人,他的想法、计划、信仰很快地变来变去,使得生活

那是我这就是客体关系理论里自体的意义。由于这种那是我的经验可能会有许多变化,我想再多举些例子。 B.G.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