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8-14
八、发展出完整的客体关系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老子 道德经 自我终究会整合自体表象好与坏的部分与客体表象好与坏的部分,当全好与全坏的自体影像被放在一起,就称它为发
八、发展出完整的客体关系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老子 道德经 自我终究会整合自体表象好与坏的部分与客体表
在孩童时期,被带着、吸吮、抚摸、抱着与抱着入睡的毯子及安抚物品(奶嘴、被单)就是过渡性客体的最佳例子。毯子被抱着,它也同时也包裹着孩子。它从孩子得到身体的温暖,然后
在孩童时期,被带着、吸吮、抚摸、抱着与抱着入睡的毯子及安抚物品(奶嘴、被单)就是过渡性客体的最佳例子。毯子
另一个例子,B.G.第二章已经描述过,这位三十岁有着严重认同障碍的男性也有支泰迪熊,他叫它丹尼。他喜爱它、拥抱它,并且对丹尼说话。如果有任何人质询这支泰迪熊的重要性,他
另一个例子,B.G.第二章已经描述过,这位三十岁有着严重认同障碍的男性也有支泰迪熊,他叫它丹尼。他喜爱它、拥
日期:2020-08-13
七、过渡性客体形成 投射认同在过渡性客体的形成(transitional object formation)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一个过渡性客体既非自体也不是客体,而是具有两者的性质。例如,一张毯子或是泰迪熊
七、过渡性客体形成 投射认同在过渡性客体的形成(transitional object formation)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一个过渡性客体既非自
在我们两造对抗的法律体系,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负向投射认同。辩护人通常假设对手,不论是原告或被告,要对所有的损害负责。他们辩称他们的当事人被另一方误解与剥削。他们想
在我们两造对抗的法律体系,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负向投射认同。辩护人通常假设对手,不论是原告或被告,要对所
投射认同是我们更深层情感与依附的基础。情人们认为自己正在付出自己的爱。他们把自己本身与真心给了对方。一般爱情的表达就是投射认同的例子想象自己可爱的部分就确实存在于
投射认同是我们更深层情感与依附的基础。情人们认为自己正在付出自己的爱。他们把自己本身与真心给了对方。一
当患者投射他的感觉,他仍然保有对自己所投射这部分的部分认同。自体他体界限的模糊是相当明显的,当他说他确实可以让陌生人成为最好、最可爱的小玩偶。认为一个人可以用改变
当患者投射他的感觉,他仍然保有对自己所投射这部分的部分认同。自体他体界限的模糊是相当明显的,当他说他确
敌意的感觉是最常与投射认同一起描述的,或许攻击情绪是最容易引人注目并且干扰治疗者的。可是,投射认同可以涉及正向或爱意的感觉(Klein 1957b)。我称这种现象是正向投射认同。
敌意的感觉是最常与投射认同一起描述的,或许攻击情绪是最容易引人注目并且干扰治疗者的。可是,投射认同可以
日期:2020-08-12
在F.Y.这位感到被忽略与被抛弃的案例里,只要治疗者还是和善并且同理地表示关心,投射认同则是位于精神内在层面。当治疗者没有如此的感觉与行为时,她便将治疗者看作是和先生一
在F.Y.这位感到被忽略与被抛弃的案例里,只要治疗者还是和善并且同理地表示关心,投射认同则是位于精神内在层面
对于在投射认同中,到底谁对谁做了什么的想法导致了许多对这个概念的争论。许多作者,如Klein,Bion,Kernberg,Ogden,Grotstein,Rosenfeld,Spillius与Hamilton都发现这个概念相当有用。其它
对于在投射认同中,到底谁对谁做了什么的想法导致了许多对这个概念的争论。许多作者,如Klein,Bion,Kernberg,Og
六 投射认同 投射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自体的一部分先投射到客体,然后,主角再企图控制客体上被投射的自体部分。由于企图控制原本属于自己的部分,主角在某种程度上
六 投射认同 投射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自体的一部分先投射到客体,然后,主角再企图控制客体上被投射的
如同F.D.的例子,理想化与贬抑的循环在麻醉药物成瘾者身上特别常见。他们常常描述如果没有药物时自己有多么枯竭、空虚与无价值,并且会为了得到这理想化的药物而放弃一切。家庭
如同F.D.的例子,理想化与贬抑的循环在麻醉药物成瘾者身上特别常见。他们常常描述如果没有药物时自己有多么枯竭
在住院单位里,理想化与贬抑的起浮是既痛苦又无法避免的。到医院来的患者通常是恐惧、受伤、忧郁或混乱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会把精神科医师与护士理想化。可是,很快的,
在住院单位里,理想化与贬抑的起浮是既痛苦又无法避免的。到医院来的患者通常是恐惧、受伤、忧郁或混乱的。在
日期:2020-08-11
五、理想化与贬抑 理想化(idealization)与贬抑(devaluation)和分裂都很相近,但均涉及自体与客体经验之间些微不同的安排。自体与他体之间、好与坏之间的分化发生时,将会产生四种可能的
五、理想化与贬抑 理想化(idealization)与贬抑(devaluation)和分裂都很相近,但均涉及自体与客体经验之间些微不同的安排
将世界分裂成好与坏的阵营并不一定是内在的破坏倾向所驱使的,对于好的内在客体与他们认同的好人所付出的忠诚也一样会造成分裂。保护好的客体的企图常常会在分裂中出现。例如
将世界分裂成好与坏的阵营并不一定是内在的破坏倾向所驱使的,对于好的内在客体与他们认同的好人所付出的忠诚
Latest news
Column article